化解親子矛盾,如何做到有效溝通(緩解親子矛盾,助力有效溝通)
新冠疫情期間,家長不僅需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需要為孩子的日常教育殫精竭慮,疫情讓家庭教育的重要價值格外突顯。建議家長可以采取以下八大妙招緩解親子矛盾,克服育兒焦慮,助力家庭教育。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 傾聽:傾聽是了解孩子的基礎,是對孩子的尊重,是做出判斷的前提,沒有真正的傾聽,就沒有真正的溝通。任何情況下,都要學會耐心傾聽孩子把事情說清楚,把想法說出來。
- 贊美:贊美是對孩子正確言行的肯定,是孩子能夠接受建議甚至批評的情感基礎。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忘了在孩子言行中尋找一個閃光點,適時的贊美他們一下,哪怕他們確實做了錯事。
- 學會控制情緒:不要急于把情緒寫在臉上,那樣等于用情緒宣布了結果。平和的情緒有利于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表達真實的想法,描述真實的情況,進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 多用正向表達:盡量用正導向的語言明確表達觀點或者想法,如“我喜歡……”、“我希望……”等。對于指導孩子言行而言,正向表達更利于孩子明辨是非,利于強化正確向上的性格。
- 嘗試書面留言:一封信,一張鼓勵卡;幾條溫馨提示,幾句貼心的悄悄話。很多不好當面說的話,不好面對面表達的情感,用書面語言寫給孩子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他們可以在靜靜的閱讀中,反復體會文字中所表達的意思和飽含的感情。而且,這種方式也更容易幫助雙方控制情緒,達成默契,冷靜而理性的思考。
- 允許孩子的“作”。要孩子學會靜下來,相比瘋狂的“鬧”,家長們更喜歡孩子安靜的“玩”。但安靜的游戲不能替代體能游戲帶給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正是這些看上去瘋狂、出格,甚至有點“作”的活動,才是孩子們靜下來的前提。爸爸媽媽若能理解和陪伴孩子“瞎折騰”,孩子也會更愿意聽從爸爸媽媽的建議,增強了親子之間的親密感、信任感。
- 學會做心平氣和的父母。“父母情緒穩(wěn)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爸爸媽媽也許會有焦慮情緒。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將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比如:為了讓孩子知道不能去外面玩耍和聚會,夸大病毒的可怕;把孩子犯的“錯誤”當成自己情緒的宣泄口等。這雖然讓大人的內(nèi)心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平衡,卻將壓力和不安轉嫁到孩子身上。
- 盡量避免在三種情況下去做溝通。自身狀態(tài)不好,比如本身心情不佳或是特別疲憊時。因為當時的狀態(tài)將直接影響情緒管理的效果;外在條件不適合,比如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或是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你預計到無法充分進行溝通的時候;孩子的狀態(tài)不合適,比如孩子情緒激動或疲憊不堪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