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子溝通,你說一句他就聽進去了,不好的親子溝通呢,你說十句也頂不了一句,并且孩子還會越來越不愛聽你說話。所以呢,親子溝通是講究方法的。
(1)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親子溝通和親子陪伴一樣,都應該是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不是一天到晚圍著孩子,一天到晚跟孩子說很多的話,才是好的。如果我們的表達方式孩子不喜歡,態度不好,你說得越多他越不喜歡。孩子小的時候呀,我們都抱著他跟他說,寶寶這是燈,這是表,我們要出去玩咯,隨著孩子長大,日常的聊天可能就變成了威脅,指揮,命令,警告,拒絕。“我警告你怎么怎么樣”“你最好趕快怎么怎么樣”“我不允許你怎么樣怎么樣。你想想,你這樣說話,孩子愿意聽嗎?雖然這也是在跟孩子說話,但這不叫溝通,你這就叫管他。我們都希望我說一句孩子就能聽,首先得讓孩子愿意跟我們溝通,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良好的氛圍,或者說一些有趣的事,或者說能讓他有所收獲的話,也或者說一些讓他感興趣的話題。別孩子喜歡的你不喜歡,孩子懂得你不懂,這樣你們之間就同有共同話題了,這樣的聊天有什么意義呀。夫妻之間也一樣呀,如果兩個人之間沒有共同話題,那關系 太可怕了,他就會覺得反正我說了你也不愛聽,反正我說了,你也聽不懂,我干脆就不跟你分享了,去外面找別人分享。為了不跟孩子拉開距離,我們可以說”咦,好久沒有看見你的作品了,你現在畫畫怎么這么好呀,有什么竅門要跟我分享嗎,我也想跟你一樣,有這么大的進步”,“我發現最近你都 在看這本書,這里面有什么有趣的事可以跟我一起分享一下嗎”,總之呢,就是會說一些孩子最近非常感興趣的,但是你之前又不感興趣的話題。不要總是去想著如何改變孩子,只要孩子愿意跟我們相處,他就一定愿意跟我們說話,所以呢,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把矛頭對向孩子,以為一直說孩子,孩子就會改變,一直罵孩子,孩子就會聽話。如果這個樣子,只能讓我們親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深,孩子越來越不愛聽你說話。
(2)感覺比道理更重要
人呀都是感情動物,任何行為的背后最終都希望換來好的感受,一旦感覺不對,他都不會領你的情。就像夫妻之間吵架,你說講道理兩個人能合好呢,還是讓對方感受到你依然愛她,兩個人才能合好呢?
那我們如何能讓孩子有好的感覺呢?第一,別總是高高在上的指揮,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這一個小小的動作,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孩子感覺就會很好。第二,別動不動講大道理,孩子委屈難過的時候,不需要你的大道理呀,所以,如果你說“沒事,你要堅強媽媽相信你”,這樣的話呀,說了跟沒說一樣,他不愛聽的。你可以說,恩,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很難過,那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你看看吧,如果你這樣說話,孩子的行為,孩子的思維都會有所改變,所以呢,你家孩子跟你唱反調,或者你說話,孩子假裝聽不到,都是感覺不對出現了問題,感覺對了的時候,他是非常愿意聽我們說話的。
(3)別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當你跟孩子說話的時候,通常講的是跟誰有關的話題呀,跟孩子對嗎?如果有一個人,每次跟你說話,都是聊你的問題,請問你有什么感受?會不會一看到他就煩?一看到他就恨不得想逃跑?是不是這個人一出現,你的心里就已經很想跟他對著干了?是不是他一要張口,你就知道他要說什么?是不是還沒等他開口,你就開始已經抗拒了?我們是成年人,我們之前有過很多這樣的感受,你就可以理解,當我們這樣,跟孩子去溝通的時候,孩子心里是什么感受,孩子跟我們這樣對話,是很在壓力的對話,一旦形成慣性認知,他就會抗拒,就是逃避跟你溝通。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越小,對我們信任度越高,為了讓這種信任持續下去,那我們之間,跟孩子溝通的對話要擴大范圍,什么都聊,而不是只聊孩子,只聊學習,除了這些沒話說了。
當我們把這三點搞懂了,你說的話,孩子一定愿意聽,最后我希望大家,不要總是用同樣的方法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當你用了同樣的方法,孩子一直沒有改變之后,那需要我們做出改變了。
下次我們是討論孩子愛玩手機,上癮戒不掉的問題還是談論如何鍛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話題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
關注我,我們一起輕松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