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磨嘰怎么改變(怎么改變孩子的犟脾氣)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說到孩子辦事老磨磨嘰嘰這個話題,很多媽媽都氣的牙癢癢,為什么自己家孩子看上去就這么磨蹭呢?別人家孩子都干凈利落,自己家的跟樹懶似的,行為舉止比人家都慢上那么兩拍,做作業慢,吃飯慢,甚至一起出門逛個街出門都要慢上幾分鐘,這時候媽媽們火氣就上來了,輕則不停催催催,重則一通訓斥,一邊還會著急,孩子這慢性子能不能改了?其實,孩子的性格多與家庭教育有關,所以說,孩子做作業太磨嘰?是媽媽們用錯了方法,孩子性格太磨嘰,聰明的媽媽用這3個辦法,一糾正一個準。
培養時間觀念
很多媽媽會說,我平常就在培養孩子時間觀念了,做作業時恨不得十分鐘報一次時。問題就在于孩子不懂十分鐘多久,類似的一分鐘五分鐘都一樣。當媽媽們對孩子說的只是一個簡單數字時,除非是按秒倒數,不然孩子很難真正感受到媽媽口中的時間有多長。所以,媽媽們應該給孩子設置明確的時間點,配以鐘表,時不時提醒孩子:一個小時玩耍時間是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讓孩子明確時間長短。
提前完成有獎勵
我之前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媽媽讓孩子規定時間內把作業做完,孩子提前完成的話,她就會把孩子省下的時間計算出來,換成“玩耍時間券”給孩子,獎勵他超前完成任務,下次玩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張券多玩一段時間,孩子自然欣喜若狂。我想,下次媽媽再讓他做作業時,他也一定不會左顧右盼了,因為他明白,提前完成是有獎勵的。
別為孩子收拾爛攤子
孩子之所以有恃無恐的慢悠悠,說白了,就是因為他知道媽媽分擔后果,上學出門晚了,媽媽會打車;逛街出門遲了,媽媽會等著他;早上洗漱慢了,媽媽不會提前開飯。孩子小,但心思敏感比誰都精明:慢悠悠沒關系的話,我為什么要快呢?
所以,想改掉孩子磨嘰的壞毛病,首先媽媽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習承擔拖延的后果。上學你慢悠悠,那就等著被老師罰站;逛街慢悠悠,那媽媽自己先去逛了;早起賴床,媽媽先吃了,你就吃點剩菜好了。次數多了,孩子自然不敢再犯。
這三招,媽媽們都學會了嗎?你家孩子磨嘰不,正好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