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說臟話(家長用臟話罵孩子的后果)
最近在后臺看到這樣一條留言,孩子媽媽說她家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最近不知怎么的,學會了說臟話。不一定什么時候就冒出一句臟話。作為家長當然非常生氣!幾次制止勸說但是效果卻不太明顯。應該怎么辦呢?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呀,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講臟話?其實,學齡前的孩子講臟話的動機有以下兩個。
第一個就是模仿,以此來尋求家長的關注。很多孩子在第一次說臟話的時候,其實是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的,只是聽到別人說覺得有意思,或者是覺得別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情緒更加激烈,所以當他想得到家人對他的關注的時候,就會模仿別人來說臟話。其實這么做形成的是一個錯誤的因果關系,因為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得到“壞的關注”。但對于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即便是“壞的關注”那也是關注。
第二個就是以此來發泄憤怒的情緒。當孩子們開始似懂非懂的意識到這些詞語是“不好”的時候,就會在他情緒非常沮喪或者憤怒激動的時候講出這些臟話。
孩子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通常會用打人,咬人等方式來發泄自己負面的情緒。等到孩子會說話表達時,這些行為才會逐漸減少。而當孩子會說話以后,說臟話就成了他們新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其實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過程,是學習情緒表達的正常階段。
了解了孩子說臟話的原因,那么家長要怎么糾正孩子的這個壞毛病呢?
首先,當聽到孩子說臟話時,家長要以平和的態度去面對和回應,切莫大驚小怪,更不要強行打壓或制止。如果孩子只是為了博得關注而說臟話,家長可以持續平靜的對待,過些時間孩子就自然不會再說了。如果是因為發泄負面情緒而說臟話,家長也不能急著教育,我們要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情緒,并幫助孩子正確疏導情緒。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后,再針對當時的情況和孩子聊一聊今后如果再遇到類似問題,除了生氣罵人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同時,我們可以教孩子一些關于情緒管理的小技巧。例如深呼吸、從1數到10等等。這些方法都能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應對技能。
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好的家庭成長環境才能養育出一個各方面都相對優秀的孩子。當然,這里所指的并不只是說不說臟話的這個層面,而是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去教會孩子如何尊重別人,生氣的時候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孩子不會記住我們想要教他們的事情,他們只會記住我們是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