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孩子說謊(4歲孩子愛說謊)
1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自從孩子上學后,經常能聽到他們在“說謊”。
- “同學推我了”
- “像奧特曼一樣,飛到學校來的”
- “佩奇吃掉了”
當孩子長到2歲以后,會慢慢地發現,說謊,他們張口就來。也許不經意間,你就陷于他們的謊言中。有時你甚至會驚訝,小小年紀,竟然能把謊話說的好像跟真的一樣,還面不改色。
據有關兒童心理研究顯示:
說謊,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到4歲,竟高達90%,似乎說謊在大部分孩子中間存在。它是一個普遍現象,而不是個例。
2
當發現孩子說謊,父母經常第一反應是:或立即喝止,或著急不已。殊不知,當孩子學會說謊,也是“好事兒”。
說謊,可以讓家長立刻腦補出這樣的畫面:現在說謊,未來就會走向犯罪,進而整個人生都毀掉了。所以,對這樣的行為,現在必須立刻、馬上、堅決制止,提前把它扼殺在搖籃里。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常與我們的經歷有關。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被父母對待。
“從小偷針,長大偷金”讓很多人在固有觀念中,形成條件反射,說謊,一定是零容忍態度才可以。
一旦發現孩子說謊,激動的情緒很容易被帶跑,剩下的就是想辦法如何堵住這一行為的發生,而很難再看到這個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
比如,當孩子偷錢買玩具,是否只是想要,或看到別人一樣的行為,并不清楚行為的后果;當孩子說謊,只是想得到同伴的認同和夸獎,并無其他意義。
孩子發生的每一個錯誤行為,都有被糾正的可能。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才是最重要的。而每一個行為的背后,其實是對需求的表達。
兒童發展研究專家Kang Lee教授孩子經過一系列研究,結果顯示:說謊的過程,也是孩子兩種能力發展優秀的表現。
一個是情商。
說謊其實并不容易,說出來需要讓人相信,還要圓謊,孩子往往會大動腦筋。在這期間,情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是自我控制能力。
要說謊,無論是語言的拿捏,還是表情的控制,都需要做到位,這考驗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只有控制能力好的孩子,才會把慌說出來,還能面不改色。
說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情商和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說謊才會發生。說謊,并不是我們常認為的洪水猛獸,或許是“好事兒”。
3
從成長規律來看,孩子說謊是有跡可循的。
- 從嬰兒6個月開始,說謊就開始進入他們的世界。他們會用“假哭”來吸引媽媽的注意,當目的達成后,哭就會立即停止。
- 3歲以下,說謊主要以無意說謊為主。
幼兒由于年齡太小,大多語言是從父母口中習得的,不能分清楚現實和想象中的差別,會出現說出的話和事實不符的情況。甚至有時會出現“以假當真”,把想象中的東西當成真實,說出來“有鼻子有眼兒”,常常讓大人信以為真,也稱為“幻想型說謊”。
這時,我們不能用對錯來判斷孩子的說謊。有時孩子會用這種“說謊”來向父母表達某些愿望,有時是想達到某種目的。當孩子說出這些“謊言”時,家長無需指責,也不用擔心,隨著孩子長大,這些“謊言”會變得越來越少。
- 3至6歲,有意說謊和無意說謊交替存在,他們說謊常常是因為這些原因:
滿足虛榮心。與同伴交往中,他們會不自覺的夸大自己的一些能力,比如:像奧特曼一樣,飛到學校來的。以此獲得同伴的羨慕。
取悅家長。孩子有時會編一些不是事實的東西,實際上是想取悅別人。
逃避懲罰。他們已懂得“嫁禍于人”的好處,不好的行為發生后,會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以逃脫罪責。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正處于趨利和避禍的過程,但由于能力控制弱,又想嘗試,所以經常會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說謊場面。
- 到孩子6歲以后,說謊就要根據事實來辨別。
有些時候,孩子說謊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孩子犯錯,因為害怕父母責罵,出于自我防御的目的,就會編造一些謊言,讓父母相信。
甚至有時會為了討好父母,做一些“撒謊”的舉動,來獲得父母的愛。
這時,孩子的說謊不再“單純”,而是有強烈的目的存在,以趨利避禍為主要目的。想要解決這個年齡段的問題,需要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4
孩子偶爾說謊是“聰明”的表現,但是如果說謊成性,就需要適時引導,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打,并不能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只是會讓孩子記住這次打帶來的恐懼。當下次孩子不敢再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被打過。
當孩子說謊,引導孩子說出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幻想型說謊,還可以趁機和孩子一起想象,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如果是逃避型說謊,就要看到孩子逃避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解決這個難題。
如果想讓一個行為多發生,就強化它。
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說謊行為,就經常“舊事重提”,認為孩子有說謊習慣。如果多次提起,會強化孩子說謊這一行為。
同時,可以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當發現孩子有疑似說謊行為時,多引導孩子把整個事件說出來。信任他,給予他支持,用“可以講給我聽聽嗎”類似的語言,當孩子說出來,再有針對的解決。
古語有云:其上不正者,其下必曲。
想讓孩子不說謊,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樣。最忌諱的是一邊要求孩子不要做,但自己又在做。這樣再引導孩子時,沒有說服力。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律。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說謊現象,先審視自己,有沒有同樣的行為。
被很多大人、孩子熟知的《匹諾曹》,就是一個可以引導孩子不要說謊的好故事。
“如果說謊,就會像匹諾曹一樣,長出長長的鼻子……”
孩子的世界里到處是童話和故事,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游戲,引導孩子把說謊的經過說出來,再改正這個習慣。
孩子說謊,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要讓孩子從中學到寶貴的知識,而不是給孩子帶來恐懼,而這一切,都取決于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