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溝通的三個技巧(與孩子說話的方式與技巧)
在看待某些事情時,孩子視角和大人視角是不同的,而大人們并不可能隨時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大人會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忽略孩子的感受,這就容易造成孩子不愿再說出內心想法,時間久了缺少交流,孩子的心與家長的心會越來越遠。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因此,家長盡量做到換位思考的同時,最好也要了解一些和孩子溝通時的技巧。看一看下面9條方法,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孩子,讓孩子喜歡上和您說話。
遵守“一句話原則”
重點放在第一句話里。您越是喋喋不休,孩子就越當耳旁風。在和孩子討論事情的時候,絮絮叨叨是常見的錯誤,它會讓孩子覺得您搞不清楚到底要說什么。如果孩子不打斷您的長篇大論,很可能他/她已經沒有在聽您說話了。
多用積極的詞語
少說“不要”,“不許”這些否定的、消極的詞匯。更好的方式是讓孩子選擇:“在家里我們好好走路,出門可以跑”。
讓孩子有臺階下
不要說“下樓來”,您可以說“我想讓你下樓來。”不要說“讓妹妹先玩”,您可以說“我想你該讓妹妹先玩。”這招對那些乖巧但不喜歡被發號施令的孩子特別有效。通過加一句“我想”的方式,您讓孩子有臺階下。
先邁腿,再張口
別喊“關了電視來吃飯”,您可以走到電視機前面和孩子一起看一會兒,等到開始放廣告了,再讓孩子把電視關了。走到孩子身邊能讓他/她知道您是認真的,不然您說的就變成了耳旁風。
避免唐突
孩子的年紀越小,你們的對話要越簡短,但是別太唐突。一些家長常常質問孩子:“你干嘛這么做?”您可以更加委婉:“我們來談談你剛剛干的事兒。
大人同樣要講禮貌
讓孩子禮貌地說話,而在和孩子說話也要用上“請”這些禮貌用語,因為孩子會學你。
讓孩子降低音量
孩子嚷得越響,您的聲音越要放低。在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您可以輕聲地穿插你的評語,比如“我理解你”,“我能怎么幫你?”讓孩子覺得您關心他/她的感受而不是一起跟著發脾氣。如果您一起發脾氣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
嘗試說:“當你…我感覺…因為…”
比如,“當你跑出去的時候,我感覺很擔心,因為我怕你走丟了。”
恰當地結束談話
如果討論的事情結束了,那么就做個總結。比如,“這件事沒辦法,我不允許。抱歉”。蓋棺定論能節省您和孩子的力氣。別再重復“你再認真聽我說…”那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