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密碼》:父母會溝通,孩子會改變嗎(交流密碼 父母和孩子的對話)
看了很多育兒書,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親密育兒,有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更能擁有良好的性格;不能打孩子,避免形成暴力解決問題的思維;不能吼不能罵,容易激發逆反心理。所有的這理論,在孩子隔三岔五冒出來問題時,又顯得有些空洞。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家里的大寶都快五歲了,特別懶,自己的玩具從不收拾,幫忙遞個東西喊都喊不動,奶奶經常念叨二寶勤快,大寶懶。有一天,我讓大寶幫忙,他就直接回應:我是小懶蟲,我不會幫你拿。這么理直氣壯,也是超乎我的想象。
我意識溝通出現了問題,具體該怎么做我還沒有想好,與其現在喋喋不休說教,不如好好想想該怎么引導。
《親子溝通密碼》作者Liliane(鄒璐),兩位青春期孩子的母親,高情商溝通力專家,具有傳奇人生的演說家,跨國商業談判首席翻譯,海外華商會副會長,投資人。希望我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
《親子溝通密碼》推薦的是“動態”“反挫”“觀察”“聯結”“讀心”“引導”“賦能”這七個溝通密碼。
密碼1:動態,讓溝通軟著陸
密碼2:反挫,化“?!睘椤皺C”的積極溝通
密碼3:觀察,“評價”引發溝通危機,“觀察”才是正解
密碼4:聯結,溫情暖意是溝通最美的底色
密碼5:讀心,觀察“需要”,將對抗變合作
密碼6:引導,沒有孩子可以被說服,除非他愿意
密碼7:賦能,持續行動,讓我們一起幸福一生
一、溝通軟著陸
我們常常認為,這個小孩內向、膽小,那個小孩外向、調皮,我們把他們某個瞬間的行為,定義成長期的特征,這樣并不合適,孩子是成長中的孩子,不該被我們的刻板印象禁錮住未來。
對于孩子的成長,我們寄予美好的期望,希望他們有廣闊的天地,可是我們自己卻在局限中跳不出來,想要站在更高的視角,就要打破固有思維。
大寶好像也不是很懶,每次吃水果,他都是搶著洗水果、拿果盤,還會特別認真的問我需要清洗幾遍。
和孩子溝通,既要清除刻板印象,又要調整我們的情緒,不能因為工作方案沒通過或者和供應商談判不愉快,而把情緒帶到家中,不能讓我們的行為成為宣泄情緒的工具。
二、機遇和挑戰并存
漫漫人生路,總是會遭遇一些挫折,是機遇還是挑戰,取決于我們面對挫折的態度,事情都是多面性,不能只看到壞的,而忽視他的好。親子關系中,多發現好的一面,會影響我們做出的決定。
那次叫大寶沒有理我,他好像是在玩找不同,他最喜歡那個游戲了,而且玩起來很投入,不知道自己當時喊他有沒有影響他的注意力,下次讓大寶幫忙的時候,挑一個他方便的時間。
三、用觀察代替“評價”
媽媽;“你太懶了,自己的房間也不收拾,像個垃圾堆?!?/p>
孩子:“我就喜歡生活在垃圾堆?!?/p>
媽媽:“唉……”
和我家大寶的情況差不多,顯然這樣的溝通很糟糕,“你太懶了”是媽媽的評價,如果我們用觀察法來溝通又是什么樣呢?
“衣服和褲子在床上,我還看見兩只襪子”,這樣的描述更接近客觀事實,也更能讓孩子接受。
不同的溝通方式產生截然不同的溝通結果。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中長大,如果父母習慣使用評價性的語句指責他人,將責任推給他人,以后,家長會面臨更多的指責:
沒有考上好的學校,都怪你沒有讓我上最好的輔導班。
沒有找到工作,都怪你沒有人脈,不能給我解決工作問題。
被指責的滋味不好受,想要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從改變說話習慣開始,少點評價,多點觀察。
四、善用同理心
小寶寶哭了,家長會看看是不是餓了,尿布需不需要更換。如果寶寶長大還是喜歡哭,就會引來家長的訓斥了:哭什么哭,還有臉哭。
喜怒哀樂是情感的真實表達,孩子情緒爆發,最想聽的是什么,是家長的大道理嗎,顯然不是,他們最盼望的是父母的心靈感應,是他的情緒父母懂得。
三個好的語言習慣幫你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語言習慣一:識別孩子的真實感受
語言習慣二:接納孩子的任何感受
語言習慣三:父母分享同樣的感受
我好像知道該怎么和大寶溝通了,收拾玩具沒有意思,你想做更好玩的事情,是嗎?以前,媽媽也是懶得收拾,有一次,睡覺前看見床上有玩具,想著不影響睡覺就沒動,結果早上疊被子的時候硌的膝蓋特別疼,后來再也不敢不收拾了。
五、讀懂需要
無論苦惱、吼叫,還是煩躁、暴怒,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的每一個看似攻擊的行為,都不是在宣泄對父母的抱怨和“仇恨”,而是此時,他用盡所有的力量在呼喚“爸爸媽媽,我只是個孩子,請你看到,我心理那個深深的需要!”
需要很重要,但我們都沒有習慣直接說出,有時候孩子的一個謊言,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乖巧的他忽然在學校打架,是為了維護父母的形象。讀懂孩子也讀懂自己,我們訓斥孩子磨蹭,只是自己想要騰出時間來干點什么,我們沒有把需求說出來卻遷怒于孩子。
六、傾聽,引導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不責怪也不安慰,但是要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愛你的,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你說的媽媽都懂,但是解決問題還是在于你自己。
你的數學難題,我會提醒你思考:是否遇到類似的題目,想過了哪些辦法,可以向誰尋求幫助,但是我不會替你做這個數學題。你和朋友鬧矛盾了,我會提醒你考慮,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但是我不會干預你和朋友的相處。
七、賦能
我們調整好了心態,端正了面對挫折的態度,忍住了嘴邊的大道理,學著用“同理心”思考問題,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要孩子不管是遭遇挫折,還是享受成功,都有足夠的底氣,經歷成長的酸甜苦辣,也能笑對人生。
每一次的肯定,每一次的鼓勵,都在增加孩子的勇氣、能量和自信。既不能冷酷的強制,又不柔和的溺愛,有關愛也講究方法,孩子在學校受到表揚,回顧一下過程,增加孩子自信心;孩子幫著做了家務,表揚一下,增加孩子成就感。
下班回家,奶奶悄悄告訴我大寶把積木收起來了,我笑著說:“今天家里很整齊,是誰收拾了的呀。”
大寶高興我說:“是我?!?/p>
我:“寶寶收拾的玩具呀,我一回來就感覺很整齊,心情很舒暢,寶寶辛苦了,媽媽很開心大寶能幫媽媽做家務?!?/p>
肯定寶貝的付出,說出自己的感受,相信寶寶會越來越勤勞。
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孩子,有思想有創新能力。Liliane說: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并不只是你的孩子,他其實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光芒。溝通的關鍵不是說服與打壓,而是引導出他人性中美好、真摯的善意與勇氣。
父母會溝通,孩子會改變,好的溝通方式,可以改善親子關系,對于孩子的自己的思維習慣也有幫助,孩子學會了這樣的溝通理念,在學?;蛘呱鐣h境時,不論面對怎樣的同學、師長、同事,甚至陌生人,都能運用溝通密碼來達到溝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