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幅漫畫告訴你,父母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幾幅漫畫告訴你,父母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交流)
最近有不少的家長咨詢我,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越來越不愿意跟家長溝通了,更不要說談心,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好像永遠也走不進他們的內心?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首先,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和孩子溝通,孩子內心的感受尤為重要。有效的溝通,會讓家里處處流淌著溫情,流動著愛;而無效的溝通,卻讓父母與孩子之間豎起高墻。
接下來通過幾幅漫畫,看看你平時跟孩子的溝通互動方式是真正有效的溝通,還是在說“廢話”。
家長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
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的眼睛不離電視手機,所以孩子就“還是算了吧”,日久天長,他就選擇“閉嘴”了。
很多時候,孩子們需要的是我們家長能和他們產生共情,眼睛注視著孩子并且積極地回應他們,只有讓孩子知道,家長在真正地聽他說,他才會更愿意把自己的困難和感受告訴家長。
家長的提問、責怪或者建議會打亂孩子的思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講事情、想問題,所以最后就是“別煩我了”。
學會不打斷孩子,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自己整理思路和感受,從而才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下次孩子遇到事情也會更加愿意跟你分享了。
你會發現,想用這樣的話擺脫孩子不好的感受,沒有任何效果。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孩子只會越來越難過。慢慢的,孩子再難過也不想跟你說了。
別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說出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知道父母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就更容易向父母敞開心扉。
當孩子想要一樣沒有的東西時,我們一般會和孩子解釋,為什么沒有,但是越解釋孩子越不聽,你是不是會覺得孩子無理取鬧?
不解釋,用幻想的方式,幫助他們實現愿望。
其實,在親子關系中,比語言和傾聽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只有認真地聽,真正地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與孩子產生共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良好的親子關系才會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