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拖拉怎么辦?千萬不要吼,不要催!(你越催孩子越磨蹭有什么好辦法嗎)
試問,一個孩子能磨蹭到什么程度?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tǒng)的講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前幾天,科大大看的一條視頻給出了答案——
某娃“看似”寫了9分鐘作業(yè),但真正落筆的時間僅有148秒;
其他玩門、隨手畫、上廁所及思考人生的時間,整整用了362秒!!!
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畢竟據(jù)科大大了解“同款娃”是真不少!
那為啥寶寶會磨蹭?應該咋糾正呢?且聽科大大慢慢道來~
和幾位寶媽深入聊過后,科大大認為寶寶磨蹭,還是咱家長引導不到位,又或者,引導“太到位”。
主要可歸結為,以下3個典型。
① 要求太高,誤以為孩子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現(xiàn)在和科大大一起回想下,
你是不是也和娃說這幾句話:
再睡5分鐘,然后必須起床!
給你20分鐘,趕緊把你的玩具收拾好!
快點吃飯,馬上就遲到了,10分鐘吃完!
…..
但你確定,他們真的聽懂了嗎?
研究發(fā)現(xiàn),寶寶到了3歲左右,才會出現(xiàn)模模糊糊的時間概念,但還是不足以區(qū)分上午、中午和下午,更別說精準到分鐘的時間!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chuàng)
到7歲左右,他們的時間概念才會形成。
所以啊,你說的五分鐘,在他的意識里可能是很長很長的時間,所以他才不著急慢悠悠的來….
② 事無巨細的包辦!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中說:
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后一定會有個事無巨細,為他整理收拾的人。
嫌寶寶穿衣慢,就幫他穿;嫌寶寶玩具收的慢,就幫他收……
孩子小的時候,你們可以說:“孩子小,不喂他吃飯的話,會撒的到處都是……”
但是長大了,別人吃飯用20分鐘,你就別怪他用1小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chuàng)
因為這些看似在提升寶寶效率的事,都是在拖娃責任感的后腿,甚至會讓他們覺得爸媽幫我就是理所應當?shù)摹?/p>
當你某天要求他自己做的時候,他不僅手生,做不好;心理上也會靠拖拉來無聲反抗。
③ 催促嘮叨的太多了!
有時候,家長認為的寶寶磨蹭,很有可能是他的一種“超限反應”,也就是無聲反抗!
比如,娃正在興致勃勃搭積木時,爸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他趕緊來吃飯。
本來5秒鐘就能到位的事,他就能因為“不愿意”,硬生生磨蹭出5分鐘的感覺,這誰看了不來氣!
但仔細想想,娃和父母力量著實懸殊,但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想有自己的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磨蹭還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用正面較量,無聲的“訴說”我也是需要有自己節(jié)奏的!
原因相信寶爸媽都搞清楚了,也自我反省了,那怎么改掉娃的“磨磨蹭蹭”呢?
科大大認為,想要讓娃不磨蹭,可以試試這三招!
① 用他喜歡的方式,“催促”他
這是科粉曾分享給我的一個小妙招:換種方式催娃!
不想起床?好說!提前進到他的房間,然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chuàng)
讓孩子心情愉悅的醒過來,并且給孩子一個“快”的理由。
讓他明白這并不是在幫爸媽和老師完成任務,而是自己能得到一些切實的好處。
這樣寶寶不僅不會磨蹭,反而歡歡喜喜的配合。寶寶和媽媽都能有個好心情,何樂而不為?
② 學會睜眼說“瞎話”,和孩子一起調(diào)整積極情緒
以最讓爸媽頭疼的寫作業(yè)為例。
? 跟他一伙,表示充分的理解
我知道你不是不想寫作業(yè),而是……,要是我,我也不愿意寫……
? 孩子心情愉悅后,再加一把火
以后的作業(yè),我陪你寫,但是我不會看著你,我相信你,你自己寫,寫完檢查好了,再拿給我看,可以嗎?
? 檢查的時候,閉眼夸
這么長時間,沒看過你作業(yè),字寫的很有進步嘛…
這個題這么難,你都能做對?我都不一定能一次做對…
解題思路也很清晰嘛……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chuàng)
? 提出建議意見時,還得夸+裝傻
這里我不太明白,你能給我講講嗎?
原來是出了點小差錯,我都沒看出來…
一波套路完整的坐下來,保證娃在“做作業(yè)”時會有所改觀。
科大大知道娃磨蹭的時候,爸媽不生氣真的很難,但經(jīng)過同事實測,這招是真的管用!
所以,必要時候忍一忍吧!
③ 進階時間管理能力
這部分超重要,科大大放到最后來說!
寶寶不懂時間,那就將“時間”簡單化,用他能明白的語句進行“溝通”!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chuàng)
久而久之,寶寶也就有了時間觀念,隨后再讓他自己制定計劃,如:沙漏漏完,我就能寫完作業(yè)。
把時間和責任都交給孩子,做完了讓寶寶嘗“甜果”,做不完,苦果也只能自己收著了。
說到這,不知道寶爸媽有沒有明白,為什么科大大不建議家長催促娃呢?
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讓他完成作業(yè),而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而不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很容易就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但科大大還得再和爸媽確認一下,娃是真的磨蹭,還是你覺得他在磨蹭。
特別記得前幾年朋友講的一件事:全家準備去看電影,出門前,寶寶一直在磨磨蹭蹭的穿衣服,頓時她就發(fā)了火。
你猜,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寶寶大哭電影泡湯?還是衣服立馬穿好,躥出家門?
都不是!
孩子說:媽媽,這個褲子有點瘦了,我穿起來很不方便,能不能再等我下!
事實就是這樣,爸媽習慣以自己的速度出發(fā),害怕寶寶因為磨蹭晚了、落后了……
但其實寶寶的手指不夠靈活,或是不夠熟練,都會干擾他們的速度!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科大大相信,在座的寶爸媽也都行!
座的寶爸媽也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