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親子溝通(改善親子關系心理咨詢)
親子溝通是親子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溝通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少有家庭能夠有良好的溝通。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這無非是這些情況:
第一,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
很多家長會忽略這一點,認為親子溝通只是和孩子之間的,和伴侶無關。其實這是親子溝通的一個大忌。
我們都是曾經工作過或者工作過的人。接到領導任務,你最怕什么?兩位領導給的任務是否不一致甚至沖突?如果你被夾在中間怎么辦?
家里也是如此。如果讓孩子夾在中間,怎么讓孩子真誠的和你交流?不僅僅是看到爸爸和爸爸說話,看到媽媽和媽媽說話,甚至是不忠。
這在親子溝通中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在溝通之前,一定要先確定夫妻雙方的觀點、態度、要求是否一致,再進行溝通,這樣溝通才會有效。
第二,父母沒有認真聽。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命令和要求多了,傾聽少了。
其實孩子也是人,有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成熟不完美,但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是成熟前的準備階段。我們可以允許他思考和表達,然后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讓他進步。
當你不去傾聽,不去用有力的方式直接詢問和命令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就不敢慢慢和你交流了。說了也沒用吧?
第三,要求不夠堅定
當父母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有些父母往往不夠堅定,給孩子一種可以聽也可以不聽的感覺,所以可能會選擇他喜歡的方式去做,而忽略父母的要求。
所以,家長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要堅定有力,話語盡量少而精,不要太長。比如:“去吃飯!”總比“過來吃吧。”很好。當你使用這種超短的句子時,你可以讓你的孩子感到堅定、迫切和不可逆轉。
當然,不是說堅定的要求之后就不在乎了。讓孩子聽話不是最終目的。孩子做了之后,你還是需要跟孩子解釋為什么要做,為什么不能做。勸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種美德下,孩子會感到被尊重,這可以彌補被要求時感到軟弱無力反抗的負面感覺。
以上是我們在心理咨詢中經常發現的親子溝通方面的問題,希望對年輕父母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