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親子溝通,關注孩子成長(親子溝通指導)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這是我身邊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所見所聞。鄉村留守兒童圓圓的外公是一名嚴厲的數學老師,在教師人數不多的鄉村小學中,外公自然而然地成為她的老師。外公的雙重身份沒有使圓圓更輕松,反而讓她承擔了更大壓力——每天放學回家都要面對外公的“拷問”:“你今天做錯了哪些數學題?”有一次,圓圓沒能回答出外公上課講過的一道題目,當她戰戰兢兢地以為要受到外公責罵時,卻聽到外公淡淡地說:“你又不比別人差,就是一時沒轉過彎來,下次要注意。”直到多年后,圓圓才明白那句話在她人生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她發現“我不比別人差”的觀念已經作為一粒小小的種子埋進了她的心里,成為她拼命學習、堅強生活的動力。
事實上,家庭教養者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何與孩子說話,更是一門藝術。《周易》有云:“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意在強調語言威力之巨大,不可不謹慎。美國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語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從外公對圓圓的教育可以看出,“你不比別人差”這句話對孩子人格的正向塑造很重要,有可能挑起孩子人生思想的大梁。
現在很多家長習慣用打壓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引發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從社會環境看,隨處可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對孩子期望高,為防止經??洫剮淼尿湴?,不少家長認為打壓可以激勵孩子不斷進步;從自身心理看,有的家長為維護自身權威和對孩子的控制,習慣“高高在上”;從家庭影響看,有的家長小時候也是在打壓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因此便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種教育模式并將其運用在孩子身上。但這種教育方式并不科學,不僅影響親子關系,還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過于依賴父母,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反觀晚清名臣曾國藩,他一向認為培養人才應當“多譽人而少責人”“宏獎以育才”,即推崇教育要多多鼓勵,少些批評指責。翻看《曾國藩家書》,處處可見曾國藩對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的鼓勵和肯定。對于曾紀澤的讀書寫作天賦,他毫不避諱地夸獎:“爾之天分甚高,胸襟頗廣……”,但同時也不忘警醒:“但少剛進之氣,須用一番苦功夫,切莫把天分自棄了”,對曾紀鴻的文字功夫也是鼓勵為主:“鴻兒文筆勁健,可慰可喜”。在《曾慧敏公遺集》中記錄了十幾篇曾國藩批閱曾紀澤詩文的評語,所用多是鼓勵肯定之詞,如“情韻俱佳”“氣勢驅邁”等。不可否認,后來曾紀澤與曾紀鴻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就,離不開曾國藩的激勵。
那么,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話語鼓勵呢?
接納不足。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不妨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變得更好的力量。“別怕,你肯定能行”“做得不錯,希望你能保持”“爸爸媽媽永遠為你驕傲”……時常將這些話語講給孩子聽。
不盲目贊同。鼓勵不代表盲目贊同,如果孩子的確做錯了事,要用平等尊重、溫和理性的語氣與他溝通,堅定立場,而不是順著情緒發泄。同時,表明自己對孩子有信心,相信他能改過,之后不會再犯。當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在知道自己的錯誤并改正的同時,也會增強對父母的信賴,有助其正向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