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不吃的小孩怎么教育(五歲孩子軟硬不吃怎么教育)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今天去同事家做客,同事家的小兒子正在那專心致志的畫畫,剛坐下與同事聊了沒多久,同事就大叫了一聲,我內心一驚,以為發生了什么事,只見同事瞪大眼睛指著正在墻上畫畫的兒子大聲喊道:“不準再畫了!”說罷便一個健步沖上去瞬間就把兒子轉移了“陣地”,但是沒過一會兒小家伙又開始朝沙發進攻,幸好被同事及時發現,要不沙發就成了他的畫板,這時候同事嚴厲的對兒子呵斥道:“媽媽再跟你說一遍,不準在沙發和墻壁上畫畫,否則就沒收你畫畫的工具,永遠都別畫了”。
沒過多久同事的兒子便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床單上……此時同事似乎已經完全放棄防守了,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跟我說到:“這孩子軟硬不吃,我真的沒有精力再跟他對抗下去了……”想必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在不同的家庭中上演吧,這些孩子總是會無視家長的要求和命令,并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固執己見,不肯輕易妥協認輸,家長們軟硬兼施孩子就是聽不進任何勸告,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跟這些原因有關。
一、為什么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1、缺乏自信
有自信的孩子通常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并且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當面對一些難以抉擇的難題時,他們不會選擇強硬對待,而是靈活的選擇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去應對解決,相反那些總是執著于自己想法的孩子,他們接受不了他人的意見和想法,更不能冷靜下來認真傾聽別人的看法,而是刻意規避這些問題,這其實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2、經常受挫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主意識慢慢增強,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且經常表現為對自己的想法堅持己見,但此時孩子的行為發展卻趕不上認知發展,行為發展總是落后于認知發展,孩子就會經常碰壁,這種挫敗感會讓孩子十分受傷,但他們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為了得到來自父母的幫助,他們便會以更強硬的態度堅持自己的想法,企圖給家長施壓。
3、親子間溝通有障礙
當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時,除了孩子本身的原因外,還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有很大聯系,日常生活中家長們總是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越讓孩子這樣做孩子就偏不這樣做,當面對孩子的這種表現時,家長就會嚴厲呵斥甚至動用武力強迫孩子服從,殊不知這樣做一切都是徒勞。
當面對孩子的執拗、固執、不聽話時,不少家長都表示已經軟硬兼施了,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殊不知家長們總是會根據自己的心情來轉換對孩子的態度,所以說對于孩子的“軟硬不吃”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的“軟”不能真正感化孩子,“硬”也硬不出板上釘釘的原則,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不防試一試關于親子溝通的“五指大法”。
二、“五指大法”—親子溝通的藝術
1、大拇指——代表接觸,能讓孩子準備好耳朵
溝通的前提就是要懂得傾聽,要讓孩子學會傾聽必須讓孩子把耳朵準備好,讓孩子在聽你講話之前,家長的態度首先是平和穩定的,這樣孩子才能安靜聽下去。當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1)當面對年紀比較小或是相對來說比較乖巧聽話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直接用孩子的小名或昵稱呼喚孩子,在講話時要直視孩子的雙眼,并盡量與孩子的視線保持一致,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誠意與尊重。比如“恬恬,能放下手中的游戲,聽媽媽說幾句話嘛?”
(2)當面對青春期或是已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聽從父母的意見和指令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嘗試使用“一心兩用”的方法,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巧妙的插入話題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這樣做成效會更加明顯,例如,當你在做家務時,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跟孩子聊天“昨天媽媽情緒確實有些激動,今天媽媽還想跟你談談可以嗎?”
2、食指代表——要求,提出具體要求“你想要孩子怎么做”
不少家長在跟孩子提要求時,總是會含糊其辭的說道:“這是不對的,下次不能做了”這些話語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候他們并不明確大人究竟想讓自己怎么做,從而下次還會出現類似的錯誤,所以家長在跟孩子提意見的時候,一定要具體明確,明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為什么不能做,都要給孩子講清楚,這樣才能避免下次再犯。
3、中指代表——好處,讓孩子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
當給孩子提出要求后,還要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會有怎樣的結果,注意盡量讓孩子清楚這種行為產生的好處,讓孩子明白這會對自身有益處時,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會主動接受這個要求。
在這一過程中與其跟孩子說“這樣做有怎樣的好處”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孩子親自實踐一遍效果明顯。所以說日常生活中家長盡量給孩子創造一些親身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主動發現,體驗到這樣做的好處。
4、無名指代表——鼓勵,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充分調動積極性
當我們把所有的好處都傳授給孩子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當孩子勇敢邁出后家長要及時鼓勵表揚孩子的行為,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這件事很難,但媽媽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萬事開頭難,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的,我們都相信你!”當孩子在一次次的體驗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收獲時,他們便會信心大增,從而自我效能感也會得到提升。
5、小拇指代表——約定,跟孩子共同商議,確認約定、定好暗號
前面讓孩子把耳朵轉過來了,也給孩子提出了具體要求,并且告訴了孩子這樣做的好處,并鼓勵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最后一步就是要跟孩子共同商議好,定好約定和暗號確定好“今后怎么辦”。
一共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家長率先提出建議:我們首先可以這樣做
(2)孩子提出建議:詢問孩子是否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和建議
(3)雙方共同商定好:當事情談妥后,家長可以跟孩子擊個掌、或是拉個勾,再或者是抱一抱孩子
(4)與孩子定好對孩子印象深刻的動作暗示:若孩子總是會忘記之前的文字約定,那么雙方可以定下一個動作暗示,注意是要孩子容易想起的動作,這個暗號可以交給孩子讓孩子自主決定。
當面對孩子的“軟硬不吃”束手無策時,家長不妨試一試“五指大法”,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的改善和調整,孩子一定會有所改善,乖乖自覺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