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和孩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寒假如何和孩子和平共處)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調查顯示,暑期的親子關系,如“K線圖”,不少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模式,經歷了從“母慈子孝”到“相看兩厭”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從放暑假開始計算,只需要2周時間。有心理醫(yī)生提醒,到8月底,也就是快要開學的一段時間,親子關系還會來一番波動。
親子矛盾的加劇因素有很多,一方面,很多父母還要上班,孩子只能由老人照看。但老人照看孩子確實問題很多,大多比較溺愛、放任。另一方面,孩子居家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讓家長抓狂的松散狀態(tài),比如,不愛寫作業(yè)、熬夜睡懶覺、不愛運動、沉迷游戲或電視。
面對溺愛孩子的老人,該如何與他們溝通呢?
孩子們的這些暑期綜合征,該如何破除呢?
家長如何做到有效親子溝通呢?
分析
家長要明白假期的功能是休整
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又快樂的暑假,家長需要明白暑假是用來干什么的,了解設置暑假的意義,合理期待,這樣在陪孩子過暑假的過程中才不會有激烈的矛盾。
暑假最根本的功能是休整,是給孩子身心放松的假期。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平時的學習任務比較重,校園生活節(jié)奏固定而緊湊,沒有時間好好睡一覺,飲食也是匆忙中解決,這部分孩子特別需要利用假期來休養(yǎng)生息,暑假對他們而言正是個好機會。父母如果能趁著假期帶孩子一起旅游,做些休閑的活動,既能夠幫孩子放松,又能夠促進親子關系,一舉兩得。
對于一部分上學時就貪玩不學習,或者學習成績不夠優(yōu)秀,功課落下的孩子,家長們恨不得利用暑假“補坑”,實現(xiàn)彎道超車。然而,孩子對假期是有自己的期待的,即使有家長或老人的看管,也擋不住孩子想飛出去玩的心。有時候,管得越緊,孩子越反抗,最后沉迷游戲和電視。
暑假長達一個多月,如果這期間完全沒有計劃和安排,孩子必定是會出現(xiàn)散漫、混亂、無聊等狀態(tài);可是如果計劃得太過緊湊,又會讓孩子感覺暑假還不如上學,感覺過了個“寂寞”。家長們可以先問問孩子對暑假的期待,做一個暑期大致的規(guī)劃,將孩子想做的事情安排進去,再提出一些限制和要求,比如約定好每周或每天娛樂休閑的時間和條件,每天完成多少的作業(yè)。與孩子達成一致意見后,可以召開全家會議,公布假期的安排,讓老人知道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可以讓老人幫著做一些輔助的工作。因為老人大多數(shù)都是“隔輩親”,所以不要太過依賴老人監(jiān)管孩子,給他們一點“虛職”就行。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更多具體的幫助,甚至需要將這些約定畫下來,貼在顯眼處。而對于青春期之后的學生,就不要盯著孩子的執(zhí)行過程,要抓大放小,提出基本要求,說明底線。最后提醒家長,要想假期親子關系融洽,就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學習看,也要陪孩子玩;不要有過高的期待,假期本就是休息的,在休息中學習了鍛煉了,已經“賺到”了。
支招
邀請祖輩一起籌謀假期時光
孩子們盼望已久的假期終于來臨。很多孩子期盼著最好多點兒玩兒游戲的時間,少一點兒上網課的時間……這就是孩子們的真實愿望。多數(shù)的父母需要上班,只好請祖輩照顧孩子。但是老人一般會覺得孫輩很不容易,所以會順著孩子們的想法,結果有可能導致孩子作業(yè)不寫了、書也不看了、規(guī)律的生活都沒了。
怎么辦呢?可以邀請老人一起籌謀將要度過的時光。需要一起體驗時光的珍貴、時光的重要性。首先是父母要做個有心人,讓孩子和祖輩們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計劃,把假期必須做的事情,都寫出來,作業(yè)量也擺出來。需要看的書也選一選,最好是自己感興趣的不同領域的書。然后,再把想去游玩兒、參觀、拜訪的地方和親朋都列出來,整理出一個時間計劃表。這一切,要讓假期看管孩子的祖輩們都看到和參與進來。參與的過程是溝通、了解、統(tǒng)一目標、明確責任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祖輩也知道了孩子父母的期盼和孩子自己的訴求。他們從更直觀的角度了解孩子都有哪些事情是一定需要完成。大家一起梳理的過程,就可以有研討、有商量、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基本條件和標準,按照時間的推進完成好每一件事情。老年人參與其中,也有清晰的任務了解,這樣在和孩子在一起時,他們就能夠及時提醒和督促。當孩子犯懶耍賴時,祖輩也清楚地知道還有哪些任務沒完成,就可以主動提示。大家還要事先商量好紀律規(guī)定、處罰辦法。這樣,就不會讓老人不好意思管、不舍得管,不會讓孩子太過自由。老人會針對該做的、該學的、該擁有的、該去看看的,有計劃地實施和推進。這樣,爺爺奶奶的愛也就用到點子上了。良好作息時間,會讓長輩滿滿的愛圍繞在孩子身邊,也會減少家庭矛盾。
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
特邀觀察員:陳鳳偉
(北京市朝陽區(qū)興隆小學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
假期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自在學習研究的機會,讓他們的個性和才華有一個成長的時間和天地,假期學習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假期是孩子們天性釋放的緩沖期、身心愉悅的舒展期、蓄銳待發(fā)的充電期,可現(xiàn)實中卻成為了許多家長的焦慮期。尤其是近期學生經歷了居家學習,返校復課僅有短短數(shù)天,家長更加擔憂長長的暑假日子怎么過!
暑假可以怎樣過?
對待孩子的假期要有“態(tài)度”,至少有一部分時間是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相對獨立的,讓孩子做他們平時想做而沒有時間兌現(xiàn)的事情,這其中包括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家長要和孩子制定玩游戲公約,約定時段和時長,選擇游戲種類,遵守公約具有游戲化的獎勵積分,積分兌換下一次游戲的時間。釋放孩子游戲化思維的天性,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們的理解、尊重和關心,培養(yǎng)孩子的契約精神。
對待孩子的假期要有“密度”,給孩子自己選定任務的權利,假期都可以做成什么?讓目標具體化、成果化。如看完2至3本書,寫一篇讀書札記,講一段書中的情形。再有每周一次社會、社區(qū)或家庭志愿服務,學會交往、掌握技能,傳遞社會責任。切記每日陽光體育一小時不可或缺,身強體健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對待孩子的假期要有“遠度”,引導針對之前在校學習,做好個人的靜心回顧整理,畫畫知識樹、思維圖;結合后續(xù)學習適度安排預習。約定每日約談,在對話中增進了解,讓孩子在表達中經歷自我反思,家長注重傾聽。還要有陪同孩子外出的規(guī)劃,當然不一定是遠途旅游,可以是周邊的農場體驗、游樂場探險、博物館尋寶,豐富感受,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
假期一定要有假期的樣態(tài),孩子需要安全的獨立,需要有質量的陪伴,需要有理解的支持,需要有目標的選擇。讓假期成為他們內驅成長的驛站、港灣、加油站!這需要家長做到適度放手,給予他們成長的機會。
“五個一”小智囊破除暑期綜合征
特邀觀察員:田國英
(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孩子居家時間長,會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如何破除這些暑期綜合征呢?可以提前做好籌劃。
制定一份暑期計劃。家長一定要針對孩子的優(yōu)勢和不足,和孩子一起來共同制定暑假計劃,但注意不要將時間安排得太密集,留出一些靈活機動的時間,以備突發(fā)情況影響計劃實施。
完成一份心愿清單。家庭會議和對孩子的評估結束后,家長應先讓孩子自己列一個心愿單,把他想在暑假里做的事情一一寫出來。按照幾個類別來引導孩子們做好暑假心愿單:“我想做的5件事分別是……我想讀的書是……我想玩的是……我想學習的是……”,當孩子將心愿單列好后,家長在尊重孩子心愿單的情況下,做出合理調配和安排,并幫助孩子制作好表格打印出來。按類規(guī)劃,時間順序完全由孩子自己規(guī)劃。
規(guī)劃一份作息時間。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份作息時間表。什么時候起床、睡覺,什么時候可以玩游戲,什么時候用來學習和鍛煉,都必須有規(guī)矩,合理安排。家長可以讓孩子用每天干家務時間或體育鍛煉時間置換玩手機、電腦的時間,既能有效避免家長和孩子處理電子產品時引發(fā)矛盾,又能引導孩子合理分配時間。
擁有一本成長日記。把目標和具體的執(zhí)行計劃寫進日記里。每天記錄自己的完成情況,總結反思以及明天如何做得更好。這既是孩子的行動日志,也是訓練孩子的反思能力,不斷提高執(zhí)行力的一個好方法。
參與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孩子成長,一定是和社會實踐與生活密切相關。家長要敢于、樂于、善于把孩子帶到社會生活里、帶到實踐活動這所“校園” 中學習、鍛煉、體驗。可以參加社區(qū)等組織的一些活動,或相關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去實踐、鍛煉、服務。多“走出去”讓孩子的假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