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與職場雙重壓力,互相影響,情緒無形中宣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哭鬧完全聽不進家長的聲音,不知如何去教孩子控制情緒、如何跟孩子溝通?
別人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交流起來像個小大人,唯獨自己的孩子越看越氣,不知道怎么培養?
親子、育兒、教育方面的內容看了一堆,但實踐起來卻很難?
應試教育壓力下,家長總是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卻沒有在家庭教育上面下功夫,最后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導致父母和孩子壓力都過大。孩子厭學、學習獨立性差、任性自私;家長影響生活、影響工作、控制不好自己情緒。
近幾年,學生因學業壓力、與父母溝通問題而選擇離家出走、自殺的現象頻頻充斥人們的眼睛。
心理專家說,孩子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情商培養的重要性已然不亞于對智力的訓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行動能教會孩子“主動、自覺”的行為,“自己享受的事情才會自覺、愿意去做。” 在關注孩子的同時,活出自己,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行動,孩子也會自然而然效仿。
其實,情商是可以通過全面系統的培養提高并且改變的。
丹尼爾·戈爾曼于1995年出版了《情商》一書,在全世界興起了一個情商運動,說明情緒智商確實觸碰到了每個人的內心需求。同時,情商也應用到了各個領域(銷售、管理、學習、家教等),各個單位(如軍隊,企業、政府、學校),各個行業(如銷售、教師)。確實,在工作中一個人的情商很多時候比他的智商還要來得重要。
在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情商在引領、教育、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親子情商課》就是通過提高父母的情商,通過他們來影響、輔導自己的孩子,使之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情商有許多的模型,但它們有很多的共同點。我們所依據的情商模型其原型是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巴昂所研發的情商模型和量表。根據巴昂模型及其迭代后的量表、出版物,和我們的培訓、實踐,選擇提煉出8個針對當代年輕父母的情商能力,組成了“親子情商模型”。
自我覺察是指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認識到自己在親子教育方面的長項和短板
同理共情是指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她的情緒和看問題的視角,而不是一味的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來要求孩子
沖動控制是指管好自己的情緒,不讓它在不該爆發的時間和地點爆發出來,也包括表達自己的情緒時能夠讓子女可以接受,而不是破壞親子關系
堅定直率是表達父母親不可妥協的要求和規矩,但在表達的同時又必須讓子女接受的能力
以身作則是指父母親必須說到做到,做到任何讓自己小孩做到的
親子責任有二個方面,一是父母親需要給子女無私的無條件的愛,同時另一方面,必須傳達給子女這種愛
抗壓能力是指父母親能夠管理好生活中,特別是小孩教育中的壓力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親與子女建立和維護健康互信的關系,子女和父母可以理性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