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對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該如何正確的與其溝通?)
做低情商的父母我們是拒絕的
一場特殊的戰役,讓孩子真正把家庭當做了課堂,把父母當做了老師。家庭環境的好與壞,決定了孩子的學習質量。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簡單地說,情商低的父母難以和子女進行氣氛融洽、有建設性、有意義的對話。他們交流時不是就事論事,而只顧單向輸出自己的想法和評價,極少考慮子女的心情、本意、承受能力。
對話可以從一件極小的事情,迅速拉高為對子女為人、成長、個性的負面評判,變成對子女的“人身攻擊”。這會日益降低子女與父母的交流意愿,把子女推得遠離自己;還會無形中造成子女的性格缺陷,讓子女難以習得合宜的人際交往模式。
低情商的父母
有時候真的很坑娃
而高情商的父母
會這樣與孩子進行對話
Part 01
我感到……(情緒),因為……
例:我今天感到很開心,因為你爸爸送了我一條新裙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經常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并且說出產生該情緒的理由,讓孩子對每一種情緒都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孩子能夠在父母表達情緒的過程中學到更多關于情緒的表達詞匯;
其次,孩子能夠在父母正確表達情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表達情緒。我們都知道,情緒的正確表達對孩子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正確表達情緒的孩子,相對來說心理層面也是比較積極健康的。
Part 02
你是不是感到……(情緒)?
例:你是不是感到生氣?
當孩子尚小的時候,他們還不能夠表達情緒、說出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他把情緒說出來,這也是一種幫孩子認識情緒、調節情緒的好方法。
一方面,孩子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并感受到自己當下的情緒;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情緒是負面的,幫他說出這種情緒,他會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愛護,負面情緒就更容易被排解掉。
Part 03
我覺得你是個……(表揚)的孩子,
因為……(具體行為)
例:我覺得你是個大方的孩子,因為剛才你愿意把你的玩具輪流給大家玩。
這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夸贊孩子不要總是“你真棒!”“你真厲害!”而是要夸到具體的某一件事情上,把具體的行為和事情說出來,讓孩子知道原因,避免孩子覺得自己被夸得莫名其妙,那就起不到夸贊的目的啦!
Part 04
媽媽希望你……(正確的做法),因為…
例:媽媽希望你能安靜下來,因為這里是圖書館,是大家安靜看書的地方。
孩子的不恰當行為要制止,但肯定不是靠說“不行”、“不可以”、“不允許”來制止。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希望他做出什么改變,并且為什么需要這樣,讓他心服口服。
以此來讓他不斷進步,變得更加優秀,而不是停留在不斷指責他的錯誤行為上。
Part 05
你想要……(選項 1),還是……(選項 2)?
例:這個周末你想要去動物園,還是去奶奶家吃大餐?
我們總是習慣于幫孩子做決定,因為擔心孩子沒有正確選擇的能力,但高情商的父母會懂得讓孩子獲得自己選擇的權利,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當我們單純地問孩子要不要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很容易遭到他們的拒絕。
但如果是做選擇,他們就至少會選擇一個。父母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設置選項,讓孩子不管怎么選都是對的。
想跟孩子好好說話
卻不知道從哪里說起
鄰居有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婷婷,母女倆關系一直不錯。可是最近婷婷媽也開始著急了…
“夏夏這孩子,昨天居然會摔房門了!”
坐下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昨天一家人準備出門看電影,但婷婷卻磨磨蹭蹭。
“她來來回回換了3套衣服,照了幾百次鏡子,眼看快趕不上電影,我就說了她兩句,結果婷婷把門一摔,大喊了一句‘我不去了!’”
晚上回到家,婷婷媽嘗試跟女兒談心,可是女兒連房門都不愿意打開,拒絕說話。
“你呀,這是有想跟婷婷好好說話的意識,但是少了點方法……”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孩子7歲之前,這些方法也許還能“見效”,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后,你會發現這些方法一個比一個不好使,這與孩子生理與心理的發展有關。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到了初高中后突然性情大變,這時才意識到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但其實,孩子的變化早就悄無聲息的開始。
青春期是問題集中爆發的時期,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才著手解決問題,而是要防范于未然,將問題統統扼殺在搖籃里。
如果我們把孩子一系列“不聽話”的表現,都貼上“叛逆”的標簽,卻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早晚都會變成你最怕的樣子——真正的叛逆。
叛逆期最大問題,不是孩子變了
而是家長沒能追上孩子的變化
朋友賈蓉,就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苦惱!
她是一個事業有成的職場白領,但在育兒方面,賈蓉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糟糕透頂的媽媽。
她的兒子今年13歲,剛上初中,是個“深度網癮少年”,學習成績在班里倒數,數次參與打群架,曾被學校勸退處理。
對于這個兒子,賈蓉感到心力交瘁,苦口婆心地勸過,嚴厲的斥責過,打罵過,但一點都沒用,兒子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變本加厲,在網吧里徹夜不歸,不去上學……
她真的不知道,為什么以前乖巧懂事的兒子,突然間會變得那么陌生、叛逆!
后來,瀕臨絕望的賈容找到了家庭教育咨詢中心,向一位育兒專家尋求幫助。
專家語重心長地說:“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叛逆,所謂叛逆,不過是我們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其實是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
你想想看,如果在孩子剛開始沉迷網絡時,我們能早點掌握溝通方式,好好跟他聊聊,良性的親子關系很容易就能建立。如果等到出現問題后再急于尋找解決方法,可能就晚了……”
賈蓉恍然大悟,空出大量精力,跟著專家惡補各種教育知識,努力調整教育方式,換一種方式跟孩子溝通:
孩子犯錯,她不再采取暴力,而是耐心詢問原因,陪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法;
孩子邋遢不講衛生,她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干干凈凈;
孩子不愛學習,她每天堅持大量閱讀,播放上課音頻,在家里營造學習氛圍……
看到努力改變的媽媽,兒子內心有所觸動,開始減少了去網吧的次數??墒怯幸惶?,他還是禁不住誘惑,又到網吧玩了一個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著頭走進家門,做好了挨罵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的是,媽媽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溫柔地說:
“孩子,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咱們離成功不遠了!
連網魔這么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以后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孩子,媽媽相信你!”
這番話語,深深感化了兒子,他從那天開始,下定決心戒掉網癮,專心學業。
后來在一次月考中,他從原本的倒數排名,進步到了班級前十,老師都夸他進步巨大,有考上重點高中的潛力!
而賈蓉看著兒子的蛻變,從心底里感到高興,她終于覺得,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媽媽了……
青春期決定孩子的性格和三觀
良好的溝通是教育的起點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與孩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溝通,用行為去鼓勵和引導,這才是教養的起點。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好了。身教重于言傳,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最真實、最親密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