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安全教育(3-6歲兒童安全教育)
最近層出不窮的孩子安全問題揪著做父母的心,生怕不幸會砸中自己的孩子,于是各種安全教育就像唐僧念經一樣在孩子耳邊環繞,本想讓孩子長個心眼,凡事留意,處處擔心,可沒想到安全教育過了頭,把孩子嚇成膽小鬼。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達麗的女兒馬上要上一年級了,出于安全考慮,達麗時常囑咐孩子:沒事別在樓下亂玩,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否則被壞人帶走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可沒想到,孩子現在膽小如鼠,夜里不敢一個人上廁所,也不敢下樓和小朋友玩,總是說“我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我怕被壞人抓走。”達麗不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安全教育過了頭,才讓孩子變成這樣。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教育,家長必須掌握以下幾點:
一、時間點。我們什么時候開始要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不是三歲、也不是六歲,而是從小。有的家長喜歡在各種安全事件出現了,緊急給孩子上一次“危言聳聽”的安全教育課,有的家長覺得等孩子大一些再給孩子上,孩子才聽得懂。殊不知,孩子從小就應該要接受安全教育。比如,一歲多時,孩子想要觸碰各種危險物品時,家長就該及時制止,告訴孩子“危險哦!”
二、少說“不”。人是一個很奇怪的動物,語言上越說“不要怎么樣”,腦海中就一定會想著這個,比如,當有人告訴你“不要去想有一匹馬從你身邊走過。”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想到馬。所以,我們不要和孩子說“不要怎么樣”,而應該正面引導,“你可以在哪個區域里活動”“在過馬路時必須拉著媽媽的手”“如果你找不到媽媽了,要去服務中心”,多說這種帶有解決辦法的建設性話語,孩子才能真正提高安全意識。
三、以身作則。家長自身也要提高安全意識,有多少家長是因為低頭看手機而把孩子看沒了的。所以,在孩子剛入學時,該接送還是得接送,給孩子佩戴電話手表,即便在小區都應該有大人看護等等。
當然,家長還可以通過繪本、情景劇等教育孩子,千萬不要用恐嚇的方式,一不留神就把孩子的膽“嚇沒”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