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和情緒管理的關系(親子教育和情緒管理的區別)
一 親子教育(未婚者可以事先學習,未雨綢繆,將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以養成更完善的性格、更成功和快樂的人生)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父母對待子女(爺爺奶奶對待孫子孫女):
引導多于灌輸?!拔矣X得……會好些?我建議是……,你愿意聽聽我的看法嗎?”;
多問問孩子的意見:你對這件事怎么看?
訓誡孩子的時候,應力求鎮靜,尤忌借孩子以泄憤;
不要過于夸獎兒童,孩子做事不差,略表贊許就可以了,過度的夸獎,容易養成沽名釣譽的心理;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免得他養成過度的畏懼心理,或面善心非的性格;
不要在其他孩子面前當眾批評或者嘲笑他,免得他養成懷恨或害羞的心理;
不要騙孩子,孩子發覺受欺騙后對于父母師長的信任感就會消失,以后父母師長的話就不會發生效力了;
未完:用金錢激勵孩子奮斗,得到的金錢存儲起來作為慈善捐款(習慣。。。)
蹲下來和孩子交流
放緩語調
不要用和大人的語速與孩子交流,盡量放緩語速,易于孩子理解與接受。
委婉客氣
盡量用委婉客氣的語氣與孩子交談,避免簡單,直接或命令式的語言
做完一件事(或者有爭吵時)與孩子相互面對著反省或者是開心分享
成功消除孩子怒火的方法,是讓他了解小伙伴為什么會那么做
兄弟姐妹之間通過相互扶持來發揮各自的作用、價值,發揮優勢各司其職,這樣來避免可能出現的嫉妒心理;
讓孩子在父母面前演講的訓練
專題
鼓勵孩子質疑:
1要想讓孩子學會提問,父母首先要做到善于向孩子提問,經常和孩子談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和提問。在提問孩子的過程中,內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知識范圍,不能提得過難或過易,不然會挫傷孩子思考的積極性。孩子經常處于提問和思考的環境之中,自然會慢慢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而養成質疑的習慣。
2對于孩子帶著好奇心的提問,要耐下心來認真地解答
3對待孩子的提問,父母要善于引導,注意拓展孩子的思維。如果孩子的問題自己稍微動腦就可以解答的,父母就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否則孩子會養成什么事情都依賴父母解答的壞習慣。
摘自《決定孩子一生的36種關鍵能力》
教育叛逆的孩子:
1、足夠認真細致地觀察孩子,了解他的文體、閱讀、時尚乃至游戲方面的喜好,找到他最感興趣的話題,找到孩子最認可的交流方式。
2、孩子青春期渴求獨立和自由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手機和日記。如果孩子喜歡關門,這不代表有不良舉動,總推門探測是不信任孩子的信號,只會惹他反感,控制住自己,先敲一敲門。
3、家中的事情邀請孩子給出觀點和意見,孩子既找到受尊重感,又培養家庭責任感和思考能力,說不定家長還能收獲幾個新點子。
4、孩子特別會察言觀色,家長的微笑可以感染一家人,做對了,開心地笑;做錯了,包容地笑,笑的教育威力遠遠大于憤怒埋怨。
5、定時安排家人共度的歡樂節目,如聚餐遠游打撲克等,營造和睦溫暖的家庭氛圍,
6、以身作則,保持樂觀的心態、不抱怨社會,給孩子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7、隨時換位思考,站在孩子角度替他想問題。
8、尊重孩子的決定、尊重孩子的朋友,在基本尊重的前提下給出指導意見。
9、孩子情緒不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處理和宣泄情緒
10、千萬不要當眾羞辱、和打罵孩子,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忌諱要動輒說:
“我拿你沒辦法”
“把你送人、我不要你了”
“去街頭要飯、掃垃圾”
“不認你這個逆子”
“后悔生下了你”
教育任性的孩子
1不能嬌慣孩子
2以不予理睬(沉默對待)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任性。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糾纏不休,這時,家長可以暫時不去理他,讓他感到哭鬧的方法是無效的,他就會停止
3轉移孩子注意力。
4適當懲罰
5榜樣暗示法.
當孩子出現任性行為時,家長可以用電影、電視或圖書故事中的典型人物的具體形象、具體情節和行為活動給孩子看或講給孩子聽,因勢利導使他從中受到暗示,得到啟發和教育。
孩子不聽話:
問清楚理由,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
首犯要說理;重犯要約定;再犯要懲罰。切不可大發雷霆,動輒打罵!
遇事和孩子平心靜氣地交流溝通。但同時也要樹立一定的權威
嬰孩:
對于哭泣的嬰兒,不必直接沖過去,而是任由嬰兒哭泣一段時間,然后上前提供一些安慰,接著走開一段時間。重復這個過程,直到嬰兒學會控制哭泣,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睡著。嬰兒能夠學會一聲不哭地迅速入睡,這對雙方都好。(喂食也是一樣)
剛出生的孩子更需要無限的愛和撫慰
如果嬰兒每天睜開眼睛的時候能看到媽媽(爸爸)的笑臉,他(她)將來就會很愛笑,很開心,而且會長得很漂亮。
子女對待父母:
如果連對你有恩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順,何談真心關愛萍水相逢的愛人
父母當然希望給你健康的身心以及優秀的條件。但是你的先天條件也不是他們所能夠控制的,他們并沒有錯。
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后的結果了。
孝順父母的基礎是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心;進而要學會關愛父母,為他們著想
對情緒的認識:
恐懼、憤怒、悲傷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它們會來,就一定會走
二 對情緒的態度:
先處理情緒,后解決問題
不要傳遞壞情緒,而要學會自我調節,以及找到合適的宣泄方式
對待情緒的方法:
1、 自我合理宣泄,跑步、找人傾訴、痛哭和寫日記;
2、 情志轉移,把注意力轉移到平時感興趣和喜歡的事上
3、 當你煩躁不安時,聽舒緩,流暢,平靜的音樂;當你抑郁焦慮急需發泄自己的憤懣時,聽一些激蕩的音樂,有利于宣泄情緒,使心情平復
(練習瑜伽和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