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說臟話的原因和干預錯誤(孩子總是說臟話什么方法改變)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很多家長抱怨,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居然學會說臟話了,讓人猝不及防,好好教育的娃怎么突然就這樣了呢?不僅有“屎尿屁”,甚至還喊打喊殺,一度讓大人擔心是不是學壞了。
對孩子開始說臟話這件事,很多家長下定決心糾正,卻由于方式不對,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一個聽見孩子說臟話就反應過激的家長,一個看家長反應這么大就覺得自己力量很強的孩子,碰撞到最后只會導致兩種結果:要么是家長認輸,隨孩子去,要么是孩子變得更加亢奮,傷了親子感情。
其實在正式應對之前,家長更應該好好想想為什么孩子會說臟話?他口中的這些詞來源于哪里?又想表達何種意義?
事實上,不同原因也有不同處理,如若引導不當,可能使“說臟話”這個行為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希望大家不要做錯了。
孩子為何會說臟話?
1、單純覺得好玩
孩子第一次說出的臟話,很有可能是大人曾經在不經意間說過的,然后他記住了,在某一個覺得適合的時刻脫口而出。
因此,發現孩子開始說臟話,父母首先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曾經當著孩子面的說過,或者在哪個電子產品中,有一些體現自身力量的語言,引發了孩子的興趣。
2、發泄不滿情緒
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當他有不滿情緒時,大腦就會搜索曾經記住的詞匯,他很清楚地知道,這些不僅能激怒別人,還能讓自己釋放情緒。
于是,就會有意識地回憶父母發火時的狀態,然后模仿他們的語句。
3、體現自己的力量
通常孩子開始說臟話,也是他獨立意識、自我掌控意識發展到高峰的階段,他希望自己可以也可以像大人一樣支配身邊的事物。
一旦有朝一日,他發現自己的語言,讓父母有了和之前不太一樣的反應,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于是變本加厲。
面對孩子說臟話家長的錯誤反應:
1、跟著傻笑,說反話
孩子不經意間說出的臟話,有的父母會覺得這個小家伙長大了,可能還會笑上一會。
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說臟話,是一件被大人允許的事情,從而更加興奮地重復臟話,以至于對待其他人也把臟話脫口而出。
2、暴跳如雷,激動制止
美國曾有一則新聞引發熱議,這位媽媽居然因為3歲的孩子說臟話,把他的頭朝下塞進了馬桶里一頓沖洗。
這樣對待孩子真的有點過激,他未必知道臟話有哪里不對,但父母的一些行為反應,會讓他感覺很不爽,從而更加叛逆,想要試探父母的底線,用自己的力量激怒父母。
更重要的是,這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于健康成長不利。
有時孩子說臟話,心里充滿了負面情緒,他希望大人可以給他一個擁抱或者更多關注。如果不滿足根本上的需求,做其他任何事都將是無用功。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1、不刻意理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父母可以不回應孩子的臟話,就當做沒聽見,而是大聲說出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將要做什么。過一會兒孩子就會覺得無聊,自然也就沒有聲音了,甚至他還會跑過來看看你在做什么。
這時你要告訴孩子:“如果你想找媽媽爸爸,可以走過來叫我,現在你要幫我嗎?而不是說剛才那樣的話”。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做什么,并且放棄說臟話引起關注的選擇。
2、幫孩子說出感受
父母可以蹲下身來,耐心引導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著急,但一定要慢慢說,這樣媽媽才能給你幫助。
3、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說的自己接受不了,就直接告訴他:“你這樣說媽媽很傷心,我需要你的擁抱,媽媽不想再聽見你這樣說話了”,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愛的表達。
PS:有一點禁忌,父母不要夸張地演戲,這樣易讓孩子覺得說臟話很好玩。
4、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或說臟話
父母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即便是和愛人有爭執,也要盡量控制情緒,實在控制不住也要實事求是地告訴孩子剛才發生了什么,只是爸爸媽媽在某一些問題上意見不同,但仍然很愛你。
教會孩子面對矛盾,發泄情緒,他也會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做法。
此外,不在孩子面前說臟話,自然也就不會給他這樣一塊“土壤”了。
孩子說臟話的階段并不會持續太久,只要父母不夸大、不暴躁、不逗引,就會很快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