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慢性子怎么引導(對于慢性子的孩子怎么教育)
孩子慢性子,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第一是天生的慢性子,這些孩子明顯地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
這類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正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然后再想辦法慢慢改變。
第二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
比如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衛生間就開始玩水了,把刷牙的事忘了;畫畫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面有小孩子的嬉鬧聲,便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個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就出現了邊干邊玩、慢慢吞吞的樣子。
要想改變孩子這種性格,從以下三點開始抓起:
1、小孩子拖沓、磨蹭是一個全世界小孩都存在的問題,所有家長不必焦慮,只要對待孩子耐心、細心和有愛心,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家長能嚴格要求自己,早起床半小時,一切問題便都迎刃而解。
2、通過有效的獎勵機制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不要用別人不喜歡、媽媽不高興等負面詞匯去影響孩子,最后讓孩子形成需要通過他人評價來肯定自己的習慣,這樣會導致孩子將幸福感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上,而不是自我認可上。具體是給孩子樹立明確的目標,然后用獎勵小星星的辦法激勵她去完成被要求的事情,最后達到一種成就感,進而產生自信心。
3、學會時間管理,分清事情的先后緩急。通過不斷地強調,讓她了解輕重緩急的概念,在心里埋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