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拖延癥(如何改善孩子的拖延癥)
吃飯左顧右盼、穿衣服慢吞吞、做作業小動作不斷……孩子做事磨蹭的習慣,通常讓許多家長抓狂。父母都有深切體會:你越急孩子越慢,任憑你河東獅吼,孩子依然故我。許多家長表示:孩子的拖延癥簡直讓人崩潰。想解決孩子缺乏時間管理意識?還得先從問題出現的原因說起。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是從他們“做事很磨蹭”得出來的結論,而孩子做事慢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個:
缺乏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磨蹭,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因為時間概念模糊,他們覺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結果,那么慢慢來也沒什么問題。
對某些事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非常積極,不喜歡的事能怎么拖延就怎么拖延,慢吞吞的,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當孩子對一些事不感興趣,而家長又堅持要讓他們去做時,孩子就只有“磨時間”,敷衍了事了。
天生慢性子
有些小孩不管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都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行動軌跡,只全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較安靜沉穩,做起事來也是不慌不忙、慢條斯理的類型。
缺乏自信心
有時候孩子做事慢,不是不想做,而是沒自信,所以做事時瞻前顧后,自然也就快不到哪里去。如果大人不停催促孩子,孩子就會越發慌亂,做事越來越慢。
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癥”?
給孩子設定做事的時間期限
貪玩是很多孩子的特點,也不可能不讓孩子玩,所以一方面要照顧孩子的心情,一方面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壓力。布置的事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如完成了就夸獎孩子,給孩子適當的獎勵,切忌物質獎勵。沒完成就要受到懲罰,比如取消答應去游樂場玩的機會,或者買玩具的機會。當然也會遇到孩子反抗,但是家長不要心軟,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說一不二的,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該完成的事情。
要讓孩子承擔自己不守時的后果
現在有不少孩子被家人溺愛,造成了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做好了有夸獎,沒做好也無所謂,有人幫他說話。這就讓孩子養成了沒責任心的習慣,反正孩子覺得自己不會吃虧。
很多時候,因為有家長的庇護,所以孩子也就很任性,其實應該讓孩子去承擔自己造成的后果,讓他有羞恥心,有榮辱感,才會自己主動的準守時間,準守原則。
很多家長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就是不舍得孩子,其實家長要注意設置界限,讓孩子有規矩,懂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