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親子溝通的技巧有哪些(親子溝通交流技巧)
當你抱怨“孩子不愿意與我溝通”、“孩子總是把事情悶在心里”時,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你溝通?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是愿意與父母溝通的,但是,親子之間的溝通之門往往被父母們在無意中關閉了。
傾聽既是家長教育子女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教育子女一個好的方法。
這是因為孩子的教育90%在于溝通,10%才是教育,只要溝通到位,教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傾聽正是有效親子溝通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秘訣。
因此,要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好和孩子的溝通問題。而要使溝通順暢,家長必須要學會和掌握傾聽的技巧。
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親子溝通心得感悟連載分享,讓你能快速掌握最有效的親子溝通之道,可以與孩子的關系更密切,今天分享的是第二個: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傾聽。
我們先來看幾個因為大多數家長忽視了“傾聽”這一神奇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場景。
場景一:你正在看電視或者做飯,孩子回來了,他高興地跑到你的身邊
“媽媽,媽媽,今天學校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什么事情?你作業做完了沒有?別整天瘋瘋癲癲的。”
“沒見我正忙著嗎?等會再說!”
“少說些破事,多說說你的成績!”
你總是不耐煩地說。
孩子一下子就蔫了。
場景二:你正在看報紙或者學習
孩子對你說:“爸爸,我想跟您說件事。”
“行,什么事?你說吧!”自認為民主的你答應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你并沒有真正認真地傾聽孩子的訴說。
盡管孩子在說的時候,你不斷地哼哼呀呀地附和著,但是,你卻是那么漫不經心地聽著,甚至眼睛一直放在你的報紙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可想而知,孩子會是什么心情。
場景三:孩子在學校里與同學打架了,這可不得了,班主任打電話找家長
當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一肚子怒火的你開口就罵:
“你這個混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凈干壞事!”
“你會不會干點人做的事呀?整天就知道打架!”
孩子嘟囔著:“我、我……”他似乎想要說明打架的原因。
“我什么我,你還有什么好說的?”
“不用解釋了,打架總是不好的!”
孩子一聽,委屈得流下了眼淚。
“哭什么哭,打架你還有理了?”
“裝得真像,打架的時候不哭,說你幾句就哭!”
從這幾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愿意說,而是做家長的容不得孩子說。
這時,孩子的內心不僅僅是委屈,進而產生了對你的憎恨。因為你不信任他,你不尊重他,孩子覺得自己沒人關愛。
人的思想往往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如果你不愿意傾聽孩子的心聲,你怎么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呢,不了解孩子,與孩子溝通時就會更顯得費勁。
教育家周弘說過:“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不會或者不知道傾聽,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連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談溝通?”
那么,父母怎樣才能更好地成為孩子的傾聽者?
首先要給孩子傾聽的機會
父母需認同、接納孩子個人的感受,并且隨時挪出時間,準備好傾聽他的心聲。
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要開始,最好孩子每一天有一段與父母談心的時間,時間不在于長短,而是固定。
例如:放學后、吃完飯時、散步、上床前等,盡量安排只有父母和孩子相處的環境。
孩子年紀小,記憶力有限,最好養成當天的事情,當天有機會與父母談。
告訴孩子,每天什么時候是他專用時間,在這個時候可以單獨與爸爸媽媽談心。孩子對這樣的安排,通常是很興奮的。
聽話要聽音
有的時候,對孩子要聽話聽音。其實成年人的偏見是很多的,他們覺得孩子沒有什么思維,孩子很簡單,孩子很幼稚,孩子不懂事。其實未必。沒有傾聽就難以發現。
有的時候,孩子表達的只言片語都是真實的、可貴的生命信息。
父母要學會翻譯,學會繼續去問。比如孩子和你說他犯的錯誤時,你可以溫柔地擁抱著孩子,問他:“是嗎?怎么回事啊?”
讓孩子用平靜的心情把事實原原委委地說出來,這個時候你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做出恰當的判斷。所以說,傾聽的藝術就是教育的藝術。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的角色往往是主動的角色。
因而父母有的時候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就是一見到孩子,特別是碰到孩子發生什么問題的時候,父母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話特別多。在父母看來,孩子要多說、多批評,孩子才會進步。
其實,這樣的看法與做法未必是明智的,為什么呢?
因為你可能太急于表達,卻忽略了孩子的反應。孩子可能根本沒有聽懂你的話,或者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你的教訓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反而還可能惡化了你們的親子關系。
傾聽從幼兒時期就要開始
孩子越小越愿意傾訴,父母應充滿耐心與興趣地傾聽,因為這是兩代人溝通的黃金時期。
為什么會有許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他們交流?
其實部分原因是源于孩子在小的時候傾訴的意愿沒有得到您完全的重視,因而漸漸地孩子也不就愿意和你交流了。
其實,孩子年紀越小,越是親子溝通的黃金時期。如果堅持下去,孩子即便大了,也會習慣于與你交流。
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當孩子有安全感或信任感時,才會向其信任的成年人訴說心中的秘密。
因此,父母應無條件地愛孩子,憂其所憂,樂其所樂。這樣,才有可能經常傾聽到孩子的心靈之音,而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孩子描述煩惱時,要鼓勵他建立充分的信心
當孩子遇到困難、煩惱時是孩子最脆弱的時候,此時他非常需要父母的幫助。
所以,此時是傾聽孩子、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時機。此時如果能耐傾聽、積極引導,就會達到溝通的最佳狀態。
父母如果長期與孩子溝通不夠,會使孩子慢慢地把自己內心世界封閉起來,性格也會變得內向,與父母產生距離感,從此有話不愿意對父母說。
聽孩子說話,其實能獲取很多樂趣的。童言無忌,他們說的話很多都是內心世界的反映。傾聽他們說話,就能使自己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更加了解孩子的思想。
要珍惜孩子向你傾聽的機會,抽出時間來耐心聽他們把話說完,同時及時為孩子排憂解難,鼓勵他們、支持他們,與孩子建立起朋友關系,做孩子最信任的人。
結束語:傾聽其實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常用方法,這是因為傾聽能夠讓對方傾訴心中自己的心聲,能夠把心里的郁悶、壓力等不良情緒都發泄出來,從而心情舒暢、精神抖擻。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對最有效的親子溝通之道有所了解,同時也希望你能從壹心大哥的此次親子溝通心得感悟分享,學會將“傾聽”這個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親子溝通中。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及身邊的家人、朋友有幫助,請幫忙轉發,如果你想交流,可以留言,如果我恰好懂,我會專門為你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