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孩子撒謊(小孩子學會撒謊媽媽怎么教育她)
在公園里,一位媽媽帶著4歲的男孩散步。男孩一路小跑,媽媽在后面追著。突然,男孩轉過身說:“媽媽,我腳痛,走不了了?!?/p>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媽媽走到男孩身邊,蹲下身,仔細地詢問他。男孩支支吾吾,說不清哪里痛。媽媽機智地問道:“寶寶,你是不是想要媽媽抱?又不好意思說呢?”男孩害羞地點點頭。
媽媽告訴孩子,以后有想法要直接說出來,媽媽會理解的。
男孩雖然撒謊了,但媽媽的處理辦法十分有智慧。面對一個撒謊的孩子,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撒謊的原因,千萬別一味地訓斥。
孩子為什么愛撒謊呢?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撒謊行為,但并不意味著所有孩子都有道德問題。孩子的撒謊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過失撒謊,一種是有意撒謊。
過失撒謊大部分是無意的,比較容易糾正。但是有意撒謊就比較嚴重。它是孩子的一種主動行為,功利性比較明確。媽媽在發現孩子有意撒謊時,一定要及時引導,并指出糾正。
不管對孩子的哪一種撒謊行為進行糾正,都要先弄清孩子撒謊的原因。
為了引起注意
通常這類孩子,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是比較不受關注的。他們會通過引起別人注意的方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如果孩子通過撒謊來引起大人關注,只要成功一次,就會重復撒謊。
媽媽的教育方式不正確
孩子要買玩具,媽媽經常以“下次來就買”為借口,結果下次還有下次。在孩子的眼里,媽媽都可以撒謊、不誠實,我們怎么不行?
因此,媽媽的不誠實行為,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有可以撒謊的錯誤認知。
為了逃避事情
每到開學季,就會聽到孩子因為不想上學,拿“肚子疼、牙疼”等當借口。實際上是逃避上學。
害怕被批評、打罵
尤其是考試考不好時,家長問起成績,一般會找“老師還沒發、考卷找不到”等理由,害怕考不好又被家長打罵。
為了實現某種愿望
童年的我,看到身邊的同學買了好看的鞋子,為了買新鞋,欺騙家人剛穿沒多久的鞋子掉河里了。你是不是也干過這樣的事?
孩子撒謊也不全是孩子的錯,它跟家庭教育也有關系。就如哲學家羅素說的:孩子不誠實幾乎是恐懼的結果。
找到原因,怎么對癥下藥呢?
從小開始預防
對于撒謊的態度,媽媽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媽媽覺得孩子還小,撒個謊沒什么;有些媽媽覺得自己這么小就開始撒謊,那還了得。
我想說以平常心去對待,不要覺得撒謊不重要,也不要把他想象得太可怕,想要阻止撒謊就要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以故事啟發引導孩子
孩子會撒謊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家長的態度,決定著孩子的自我評價。千萬別給孩子貼愛撒謊的標簽。
可以給孩子講講有關誠實的故事,從故事中去感悟,啟發孩子做個誠實守信的人。這樣的教育效果 比打罵好多了。
獎勵、鼓勵孩子的誠實行為
當孩子有誠實的行為時,家長要及時鼓勵和獎勵。家長要不斷地教育孩子:說謊是不會成功的,是會受到懲罰的。獎勵遠比鼓勵要重要。
只要平時多表揚孩子的誠實,獎勵孩子的誠實,孩子就會體會到誠實比撒謊的好處多。
家長要做好榜樣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孩子的撒謊行為,很可能是父母無意中的不誠實,讓孩子效仿。
也就是說想要培養一個誠實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有誠實的行為。
寫在后面:
孩子愛撒謊,也是一種結果。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接受,認真找尋愛撒謊的根源,積極引導和糾正。
只有不學習的家長,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你是否認同?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撒謊了,你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