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說臟話對孩子的影響(媽媽說臟話影響孩子)
出門玩耍時,偶爾遇到一些愛說臟話的小孩兒,聽見從他們口中說出的那些不堪言語,總覺得很刺耳,有時候我都忍不住要轉過頭看看這些孩子究竟多大。文明用語,是子女教育問題的一大重要課題,但往往有些家長不僅自己忽略了,還把孩子帶偏了。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tǒng)的講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當別人告訴家長:“你家孩子學著說臟話了。”這個時候,大部分家長往往回家之后會厲聲厲色地告訴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許說臟話了,說一次我打你一次!”當時孩子可能會覺得理虧,而低頭認錯,但過不了多久又現出原形,一副出口成臟的樣子。
面對自家孩子愛說臟話的壞毛病,曦曦媽認為大家可以學學抖音上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
“寶貝兒,你跟誰學的那幾句臟話呀?”
“跟別人學的?!?/strong>
“可是說臟話是很不好的行為哦。雖然媽媽知道你只是單純模仿別人,但你說的那些字眼其實屬于人身上的隱私部位。而說臟話,就像是把隱私展示給大家看一樣,你想一想,你會在同學面前光著屁股嗎?”
“不會。”
“所以呀,所臟話是很沒面子的,也是很丟臉的,會招人笑話,招人討厭的。媽媽更喜歡你禮貌一些,那樣才是有教養(yǎng)的好寶寶哦?!?/strong>
“好的媽媽,我以后不會說了?!?/strong>
“嗯,果然是媽媽的好寶寶。”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您認同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嗎?關于孩子愛說臟話這一點,曦曦媽覺得以下幾點各位家長也應該心知肚明——
(1)爸媽要恪盡職守,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能量的榜樣。
一句話里總喜歡帶著一個或多個臟話的爸媽,并不在少數。孩子是模仿的能手,父母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著重大的影響。很多爸媽只是喜歡給孩子鋪路,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但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即是——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首先得成為怎樣的人。
想讓孩子變得上進,爸媽首先得是一個上進的榜樣;想要孩子變得努力,爸媽首先得是一個努力的人;想要孩子熱愛閱讀,爸媽首先要喜歡看書;想要孩子文明用語,爸媽首先不能說臟話;想要孩子對學習認真,爸媽首先要對工作負責……
懂得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的爸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只有把榜樣樹立好了,孩子才會照著樣子模仿,從而成為更為優(yōu)秀的人。
(2)孩子犯錯,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責罵。
很多爸媽,在生活中都充當著一種事后諸葛亮的角色。孩子做錯了,不管緣由便是一頓痛罵;孩子犯錯了,不問來龍去脈,上前就是一頓暴打。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爸媽與其利用責備的謾罵來折磨孩子,還不如適度引導孩子進行有效地改正。
當罵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之后,孩子也就早已習慣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了。孩子犯錯之后,我們要耐心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引導孩子認識自己錯誤的地方在哪里,讓孩子知道如果不及時改正錯誤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等等。
比打罵更有效的方法,是引導。只有我們多一些耐心,幫孩子認清錯誤的根源在哪里,孩子才會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對于家長中肯的建議,孩子也更愿意去執(zhí)行。
(3)父母的見識,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我相信這句俗語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能夠將此利用到孩子教育問題上的家長,卻寥寥無幾。
很多佛系的家長認為,孩子哪里需要什么教育,無非就是生下來托付給老人,成績好不好、品行是否端正又有什么關系,給他吃給他穿就夠了;很多目光短淺的家長認為,孩子無非就是傳宗接代的機器,至于他能不能成才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跟父母沒有什么關系;很多不負責任的家長認為,我只負責孩子的吃穿用度,至于思想和學習的問題,那都是老師和學校的任務……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上心的家長,注定不會收獲出色的孩子。當別人的家長在孩子的問題上盡職盡責的時候,他習慣性笑別人瞎操心;當別的家長在孩子的學習輔導上用功的時候,他習慣性吐槽別人沒事兒找事兒;當別的家長在為孩子的思想波動絞盡腦汁的時候,他在嘲笑別人總給自己添堵。
父母的見識,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如果你是一個鼠目寸光的家長,又拿什么去奢望孩子成功成才呢?如果你是一個素質低下的父母,又拿什么奢望孩子成為素質頗高的人呢?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銘記:父母的言行舉止,時刻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共同的修行。
——————
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一定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能成為孩子成功成才路上的阻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