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對應方法和解決辦法(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這段時間頻繁在網上看見有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拖延,習慣非常不好,不僅影響自己的效率,還會對整體的提升產生不好的影響。
比如一項作業,假期的時候不完成,非得等到最后一天甚至最后一晚了,才開始動手,讓人難以理解。
孩子拖延的習慣很普遍,但是對于家長來說,這種普遍并不支持,有效解決孩子的拖延癥很重要,家長該上心。
玉玉這幾天發現,孩子寫作業的狀態不是很好,因為平常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好好寫作業,不會先看動畫片之類的。為此,玉玉還被很多家長學習夸獎,覺得她把孩子的習慣培養的真好,難怪學習成績那么好。
本以為,這樣的好習慣會一直持續,可是沒想到,剛剛結束周末,孩子寫作業就開始偷懶了。放學回家的時候不想寫,晚上吃完飯了也不想寫。
等到快到睡覺的時間,孩子才開始緊張,進而慢慢地開始磨作業,一點點寫完,早就超過了睡覺的時間。
后來,玉玉覺得這樣不是辦法,便要求孩子睡覺之前還沒有把作業寫完,第二天的零食就會減少一樣,如果孩子繼續這樣,孩子便沒有東西吃了。結果,孩子很快就改變了拖延寫作業的習慣。
孩子做事拖延愛磨蹭,除了催孩子,家長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做。
一、為什么孩子做事總是拖延磨蹭?
1、習慣沒有成形
對于那些只有幾歲,習慣還沒有形成的孩子來說,家長沒有監督到位,他們便很容易松懈,變得拖延愛磨蹭。
2、家長縱容
孩子愛拖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是這也離不開各位父母的影響,家長每一次的縱容,覺得“算了”,都會對此有所影響。
二、“拖延癥”會對孩子產生什么不良的影響?
小普本來是班上的尖子生,因為最近喜歡上了玩游戲,經常拖延著作業不寫,成績直線下降。拖延癥的影響很大,家長們是否知道?
1、影響短期學習效率
就像小普一樣,因為一時不注意,他成績掉的很快。拖延帶來的重要影響之一,就是孩子眼前的學習,會因此而受到負面的影響,比如成績下降,學習效率降低。
2、影響長期習慣養成
21天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每一天的堅持以及以后的努力。拖延給孩子帶去了長期的習慣養成不利,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喜歡磨蹭,沒有效率,行動力低。
三、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拖延癥?
▲ 家長提出問題
孩子拖延時,家長的態度會分為三種。
? 一種是嚴令禁止,很嚴格的告訴孩子,這不行;
? 一種是得過且過,家長自己也堅持不下去了,無法督促孩子完成;
? 最后一種是放任,既然孩子不喜歡,那就算了吧。
后面兩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得不說,面對孩子的拖延,家長的縱容是最關鍵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提出問題,給孩子很直接的提醒。
▲ 父母督促到位
孩子習慣還沒有養成,因為各種小事而影響了原本堅持的事情,而爸爸媽媽又因為工作忙,每次都是簡單地囑咐,沒有管太多,造成孩子退步,考試成績不理想的結果。顯然,在孩子的拖延里,父母的督促很重要。
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里,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聊聊,用微動作提醒孩子,及時督促,幫助孩子形成外界的心理境界。
▲ 學會堅持,把堅持變成“習慣”
比如寫作業這件事,如果是已經堅持了十幾年的學生,不會因為一次的放縱而改變自己所有的習慣。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還沒有“定型”,需要家長不斷的打磨。
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學會堅持,當行為變成習慣后,便不容易磨蹭,不在意了。
▲ 定目標
定目標的意義在于,孩子有實際需要完成的任務提醒,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任務的指導,比如自己考試只有100分鐘,在這個時間內,他們便不會松懈。所以建議家長們給孩子定目標,立要求,不再放任孩子。
在這里提醒大家,拖延的影響是從短期到長期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催促孩子而沒有實際的行動,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孩子改變習慣。愛磨蹭習慣需要及時改正,這些方法可用,對此,家長們要上心了。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于“拖延”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么處理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