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孩子撒謊克星
撒謊表情
當父母親眼發現孩子撒謊時,你會驚訝孩子很小就學會了撒謊,比如把別人的玩具拿回家然后說是自己的,這時候作為父母肯定會很想批評孩子說:你怎么可以撒謊呢,還會說一些撒謊的孩子警察叔叔會抓,撒謊的孩子會長長鼻子之類的話,想用這類方式來嚇唬孩子,讓孩子保證以后不再這樣做,但孩子過兩天后又開始撒謊,讓父母頭疼。
拆穿孩子的謊言從來都不會制止孩子撒謊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學會下次編造謊言需要更周全。過分的嚴厲的懲罰,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如何讓孩子明白撒謊是不好的行為,其實孩子撒謊都是有原因的,都會有哪些場景:
1.孩子分不清現實和想象,孩子認知水平是有限的,由于孩子大腦未完全發育,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把想象當成已經發生的現實,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3-6歲小孩身上,見到的越多,想象力開始豐富起來,會經常根據自己的意愿去想象從而產生錯誤的記憶,并且代替現實,這種謊言和孩子的品性無關。比如去動物園玩,回來會和父母說是坐大象飛回來的,孩子長大后會慢慢明白自己會懂。
想象
2.害怕受到批評而撒謊,不是孩子想撒謊,而是本能讓孩子撒謊,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孩子已經有了基本判斷能力,知道說真相會面臨懲罰,所以選擇說謊。尤其是孩子經歷過嚴厲懲罰就會撒謊。不想讓孩子撒謊的家長往往更加容易培養出愛撒謊的孩子。正確做法是:首先不要用盤問的語氣,盤問結果只會讓孩子更加容易撒謊,讓孩子說真話需要營造一個敢于說真話的寬松環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要敢于說真話,當然這時候還需要表揚孩子,這句話讓你感覺有疑惑對嗎,犯錯為什么還要表揚,因為孩子說出真相得到了表揚下次就敢說出真相了。孩子看到家長的態度就會相信家長,下次就會愿意說出實話了,并且改正錯誤。
膽怯
3.求關注而撒謊,希望得到關注是每個孩子的需求,如果長期處于一個不被關愛的環境,孩子就會通過撒謊的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獲得贊賞。產生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孩子表現好就夸獎,表現不理想就訓斥的原因,為了取悅父母而撒謊,如果不加以控制反而一直受到夸獎,嘗到甜頭就會強化撒謊行為。對于求關注撒謊行為,首先需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在發現有此類撒謊行為之后不要馬上訓斥,首先需要給予尊重其次不做比較,不拿自己孩子與他人孩子比較,因為比較會讓孩子產生羨慕嫉妒恨。
求關注
4.模仿家長撒謊而撒謊,很多時候小孩子撒謊是因為家長撒謊,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比如鄰居來約媽媽出去玩,媽媽不太想出去就說身體不舒服,孩子就會學起來,下次不想去幼兒園就會說肚子不舒服不想去了,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過類似行為,改正過來,否則孩子就不會改,會認為大人在撒謊覺得自己以后也可以撒謊,承諾過的事情沒做到也需要和孩子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