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夠聰明怎么引導(如果孩子不聰明,我們要如何培養)
我家的孩子太沒有學習動力了,每天寫作業拖拖拉拉,總是說一下動一下,就是不能自覺拿起書復習,這是怎么回事啊?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想法,這怎么辦啊?
這一類的問題特別普遍,那么是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嗎?
我們會看到,孩子總是喜歡這里翻翻那里看看,他們喜歡問為什么,這說明他們對外界好奇,很想了解新的東西。這就是他們的學習過程。
孩子為什么喪失了動力?
孩子天生有朝向自我實現的本能動力。觀察幼小的孩子,你會驚奇的發現很多優秀的品質:
- 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
- 從不在乎失敗,一次次從頭再來;
- 從多個角度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
- 知道尋求幫助;
- 原諒別人也原諒自己;
- 主動與外界連結;
- 仔細地觀察…
但是這些優秀的品質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大部分成年人的身上很難再見到這些品質的影子,當然,你也會發現那些保留了這些品質的人通常都很成功。
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有一股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力量在推動著他,這就是動機,動機有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簡單來說,內部動機就是對要做的事情本身有興趣,想要去做;而外部動機是受到了事情之外的刺激,而想要去做。
比如,孩子因為看書能獲得新知識而喜歡看書,獲得新知識就是內部動機,如果是因為老師給獎勵而看書,獎勵就是外部動機。
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有一個特點,他們此消彼長,即我們越強化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就會越弱。
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使這些好的品質一點一點的消失了呢?
當孩子挑戰自己的時候,你急忙過去保護他,“危險!危險!”,你臉上的驚慌讓孩子認為自己做錯了,從此不再挑戰;
孩子失敗了,你幫他把原因推給外界,幫他做好補救,于是孩子習慣了將責任推給別人,然后等你來善后;
你總是罵他做的不好,即使做的好也從不肯定他,于是他失去了做的興趣;
……
你的話語、你的表情、你的動作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你不被喜歡”,孩子找不到樂趣,成長的活力就這樣喪失了。
如何幫孩子找回學習動力?
在學校里,很多學生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 學習環境不友善,不舒服;
- 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
- 學習內容的難度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匹配;
- 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沒有得到成功感的激勵;
- ……
假如孩子的學習動力已經很差了,我們還能做點什么呢?
孩子的學習動力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并在成長過程中與家人的互動中不斷成形。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保護他的好奇心,教他學會正確看待挫折,保護他的專注力,多讓他和外界接觸,家長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愛他,用欣賞和包容的心對待他,以上這些都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動力,當然也是學習的動力。
很多父母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寫錯一點馬上就指出來,“說了幾遍了怎么還寫錯”,孩子玩了下橡皮馬上就提醒,“快點快點,別磨蹭了”。然后看到,孩子的腦袋好像越來越不好使,本來都會的題目錯得越來越多,家長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這個過程里我們體驗到的是什么?除了挫敗,還是挫敗,“我總是做不好”。
幫助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并不難,就是肯定孩子的表現,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彈性空間的,無論你的孩子多少歲,即使是成年人,相信如果意識到這個問題,從現在做起,我們都有希望幫助他找回多姿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