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成績問題(小孩成績不好如何和老師溝通)
“孩子的成績太渣,我都不好意思見老師!“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孩子又被老師點名了!現在老師就知道在群里逼家長!“
“孩子到家就哭,說是被罰了,是不是老師給我們小鞋穿?“
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被老師管得太嚴,我們這一代家長,許多人跟老師說話都有些“不自然”。要么是難以控制的“服從”,覺得老師說話一定都是權威,不能反駁;要么是毫無理由的叛逆,覺得那些高高在上的老師總是找茬兒。
在這樣的情緒帶動下,許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樣跟老師溝通。一方面面對孩子學習上的種種問題不知所措,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毫無了解;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跟老師溝通,覺得“沒臉提意見”、“怕老師給孩子穿小鞋”。
多數老師歡迎溝通
如果您有這樣的“雜念”,必須說您是“想多了”,因為大多數老師是歡迎溝通的。
且不說孩子在學校少點調皮搗蛋可以讓老師省心不少,就說孩子的成績也是跟老師的績效掛鉤的。這時候,如果家長能夠站出來,愿意跟老師一起提升孩子的成績、紀律,哪個老師不高興呢?
許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被老師在家長群里“點學號”的經歷,如果您此時感受到了“羞愧”和“憤怒”,既像罵孩子一頓,也想罵老師一頓。您是否想過換個思路,這其實是老師的“求助”?
花了很大的精力,還是有些孩子基礎知識不牢固,老師沒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幾個孩子身上,所以希望得到孩子們家長的幫助。
這樣的老師,是否特別需要您的溝通,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求助和建議得到重視?
不溝通容易造成老師的忽視
有個朋友做了快十年的老師了,她說開始時,自己在差生身上花了好多時間,但是沒有效果。現在,她只關注兩種孩子:自己努力的,或者家長配合的。
因為如果孩子、家長都不上心,那么光靠老師,再怎么努力都不會有結果。所以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被老師“放棄”。
其實,許多家長是關注孩子的學習的,他們只是不知道應該怎樣配合,也不知道怎樣跟老師溝通。明明每晚在家寫作業都是“雞飛狗跳”,家長焦慮的睡不著覺,老師卻可能因為從沒跟孩子父母溝通過,而以為家長在“破罐破摔”。
而另一些“中檔”水平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多多跟老師溝通。因為老師的關注點常常在前十名和后幾名身上,中檔的孩子特別容易被忽略,需要靠家長時不時給老師提個醒。
跟老師的溝通這么重要,卻總有家長“搞砸了”,不但沒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讓老師連帶對孩子都“疙疙瘩瘩”的。還有的老師因為覺得家長“太難搞”,干脆選擇對孩子“冷處理”,這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往往比“罰抄、罰站”還嚴重。
所以,不但要跟老師溝通,還得注重方式方法。
收起你的玻璃心,坦誠面對問題
首先,家長們要放下“面子”,別掩飾、也不必夸大孩子的問題。坦誠的跟老師交流,談出您的看法。
有位媽媽,孩子“裸上”一年級,拼音、識字、計算全都是“零入學”。進入小學之后,各科成績都亮了紅燈,考試看不懂題,常常只能得十幾分。每天晚上媽媽“河東獅吼”,孩子邊哭邊寫,搞到深夜。
這位媽媽為了幫兒子跳出惡性循環,做好被老師罵一頓“家長不上心”的準備,決定跟老師認真溝通孩子的情況。
這位媽媽找到老師:“彬彬基礎比較差,我們家長也挺著急,想聽聽老師的建議,您看孩子怎么補比較合理?是否能幫孩子定個適合他的學習計劃,我們家長一定全力配合。”
沒想到老師的回應非常積極,跟這位媽媽一起制定計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先開出“減作業”的處方,讓媽媽在家里每天讓孩子會寫兩個字,過一個星期再逐漸加量。數學則每天練習幾組口算,一組都做對了,就不必做下一組。
在這樣的努力下,孩子下一次語文考試得了四十幾分,雖然還沒及格,老師依然在班里給他發了個“最大進步獎”,這讓孩子信心爆棚,每天學習更起勁了。
現在這個孩子每次考試都在八九十分,已經是個優秀的學生了。
深夜,家長看到孩子還在寫作業的時候,煩躁、焦慮的情緒常常讓他們遷怒到老師身上。早先就曾聽說有家長深夜在家長群“發牢騷”指責老師為什么早早睡覺的。
家長的情緒可以理解,但這樣做顯然既不能解決問題,又不能給孩子帶來正面幫助。反而有可能激怒老師,讓孩子成了替罪羊。
跟老師溝通,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泄情緒。如果您認同這個原則,在跟老師溝通的時候就應該遵循:多私信、多感謝的原則。
即使老師的做法您不認同,也不必在群里制造“負面輿論”,尋找“圍觀者”。用私信、電話等方式,跟老師私下溝通,這也表現了對老師的尊重。
另外,有時候老師的做法雖然有偏頗之處,但只要出發點是好的,還是要多感謝老師的付出,同時委婉說出自己的看法。
曾有個媽媽說,初二的孩子作業沒完成、又跟老師互懟,老師一怒之下不但撕了孩子的作業本,還動手打了孩子一巴掌。
這位媽媽跟老師的溝通就可圈可點,她先感謝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請老師還是要嚴格要求孩子。然后提出,孩子青春期了,特別要面子,希望老師在方法上有所選擇,免得孩子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
這么一說,老師面子得到保全,也表達了未來會注意方法的意思。不但如此,對于這個孩子,老師更關注、上心了。
可以強硬,但要保持尊重
當然,有些嚴肅的問題,是可以跟老師嚴肅的溝通。比如出現校園霸凌等問題,感覺老師敷衍了事的時候,就應該擺出立場。
小宇在學校成績一般,自習課上有因為說話被小班長記了名字,不但如此,小班長還用鉛筆盒打他的頭,以示懲罰。
回到家,爸爸發現小宇的腦袋上起了個包,問明原因后,爸爸私信老師溝通這件事。
誰知道,老師認為這不是什么大事兒,只是孩子間鬧著玩,沒關系。
這讓小宇的父親非常不滿,他非常嚴肅的告訴老師:“無論什么原因,打人是不對的,甚至是犯法的。并不因為孩子是小干部,就可以打人。希望老師能重視起來,了解一下情況。也希望打人的孩子可以道個歉,相信這對小干部也是很重要的一課。”
這樣溝通之后,第二天老師果然了解了情況,并讓打人的小干部給小宇道了歉。
跟老師溝通,是家長們要學的重要一課。這不僅僅幫助我們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在跟老師的互動中,也幫助老師更了解和關注孩子的情況,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