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親子溝通的技巧有哪些(親子溝通八大技巧)
01、愛孩子,其實是從良好的親子溝通開始
眾所周知,人與人之間離不開溝通。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而以家庭成員為主要溝通對象的親子溝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既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了解的環節,又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重要渠道。
但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如何如何難以管教等,還有家長在感慨孩子越大越找不到共同語言。
同時,我們也發現一些孩子向家長關閉了自己的心門,不愿意讓家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令不少的家長難以理解這一點:為什么自己那么關愛孩子,卻得不到孩子的情感共鳴,反而產生了隔閡?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親子溝通方面出現了障礙問題。
一般人都以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具有天然血緣關系,溝通應該不成問題。
可事實上,成年人之間,尚且存在溝通不清的問題,更何況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
在《少年說》中,曾經有一檔關于孩子吐槽父母溝通方面問題的節目,引起了不少網友尤其是做父母的網友的共鳴。
在節目中,女兒站在臺上向媽媽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媽媽多理解自己。關愛女兒的媽媽也反思了自己,表達了對女兒的理解之情,表態自己以后會和孩子好好溝通。
真正愛孩子,先要努力解決與孩子之間的有效親子溝通問題。
或許,在親子溝通上換一種正確的姿勢,你和孩子的相處會更加的融洽。
02、親子溝通的關鍵是建立雙向平等的對話
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第一個關鍵是要建立雙向平等的對話基礎。
正常情況下,成人之間的溝通都是雙向的,否則溝通是無法有效進行下去的。
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卻常常不能有效地進行下去,就是因為雙方之間的溝通并不是建立在雙向平等對話的基礎上。
簡言之,就是單向和不平等的對話是親子溝通產生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溝通中,不少家長通常按照先入為主的想法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真正能夠全程耐心聽孩子陳述的家長并不多見,本應是雙向溝通,卻變為了單向溝通。
世界知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曾經說過:
“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采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當的時機,乘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在親子溝通中,父母與孩子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在對話上具有同等的權利。
父母若能放下自己家長的身段和“權威”,認真傾聽孩子的講話,孩子會很直觀地感受到這一點。
只有把溝通建立在雙向平等的對話基礎上,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才會大膽而充分地表達心中的想法,這樣的親子溝通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有效的。
03、學會傾聽不僅是對孩子的要求,也是對家長的要求
做好親子溝通的第二個關鍵是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家長一般都要求孩子在溝通中要傾聽家長的想法,卻很少有家長要求自己以同理心來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是親子溝通中比較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
還有不少的家長由于“慣性思維”的緣故,經常在溝通中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貼上標簽,這些都不利于溝通。
教育家周弘說過:
“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不會或者不知道傾聽,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連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談溝通?”
作為家長,要以足夠的耐心來傾聽孩子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在中途隨意打斷孩子的說話,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的想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等到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完之后,家長再以同理心來對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雙方都充分傾聽、充分表達的情況下,孩子相對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家長的傾聽尤其是得到尊重,這將促使孩子對家長產生信任,甚至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分享給家長,這樣更有利于親子溝通。
04、親子溝通切忌情緒化
做好親子溝通的第三個關鍵是切忌情緒化。
不管家長還是孩子,情緒化在親子溝通中都是一大忌諱。
但現實中,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認錯態度不端正,盛怒之下就對孩子的說話特別地強硬,熱衷于用命令的語氣讓孩子接受意見或承認錯誤等。
這種帶著情緒化的溝通方式當然無助于問題得到解決,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委屈、不安和傷心等。
而且長此以往,家長的不良情緒也很容易對孩子的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
此外,我們發現,親子溝通還有一個問題是一些家長經常以指責批評來表達對孩子愛。
事實上,不少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初衷都出自于愛和關心,可是話從他們嘴巴里說出來卻成了批評和指責,有家長還美其名曰為“刀子嘴豆腐心”。
可孩子能真正理解和接受這種方式的溝通嗎?
現實中的答案是多數孩子并不能理解甚至是討厭這種溝通方式。
05、學會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
做好親子溝通的第四個關鍵是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
學會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應該成為每個家長的基本教育素養之一。
心理學家尹建莉曾經提到:
幾乎所有親子溝通問題最后其實都是一個“視角”問題,即“同理心”問題——它既簡單,又復雜;它是一個母親的一念之差,也是一些父母永遠不能覺悟的高度。
所以學會愛孩子就是努力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體會孩子的內心感受,學會如何跟孩子說話。 ????
家長如果能從孩子的視角反觀自己,可以極大地發現自我方面的不足,也就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孩子身上的問題。
這種溝通方式比較容易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能有效提高親子溝通的效果。
希望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多一些和風細雨,少一些電閃雷鳴。
擁有正確的親子溝通姿勢,將使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更加親密無間的信任關系,此時也才談得上教育。
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溫度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充滿了溫情和力量,才是成長中的孩子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