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催越磨蹭 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
家里有個愛磨蹭的孩子,特別是進入小學后,寫作業磨蹭得很,家長每天會是什么心情?
“本來30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作業,我家孩子卻用了3個小時,還是在極不情愿的狀態下完成的,如今才三年級,這以后上了初中可怎么辦呢?”朋友夏夏感嘆道。
而每次看到女兒磨蹭,夏夏就忍不住催促,本來想著催促著會快點,但是她發現,自己越催,女兒反而更磨蹭,并且還帶有各種情緒。
一、家長越催,孩子反而更磨蹭的表面原因
夏夏的女兒在讀小學三年級,我記得從她女兒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放學后寫作業就成了夏夏最大的煩惱。
夏夏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女兒寫作業, 其實每天的家庭作業都挺少的,如果孩子專心寫,頂多半個小時就可以寫完。
但是夏夏說,她女兒一開始寫作業,那個磨蹭勁頭就上來了,各種找茬,坐不住,一會喝水,一會去衛生間,一會找橡皮,一會削筆,到了三年級后是一會鋼筆沒水了,要換鋼筆筆囊等。
結果坐那半個小時了才寫幾個字,每次看到女兒這個狀態,夏夏就氣不打一處來,開始催女兒,但是越催,女兒越磨蹭,還產生對抗心理,和媽媽對著干,結果一個晚上像打仗一樣。
夏夏不明白:明明半個小時就完成的作業,為什么要折騰兩三個小時,最后在不情不愿中寫完,并且作業寫得還不好?
很多人覺得,孩子做事,寫作業磨蹭的原因無外乎下面三點:
①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概念,比如早上眼看快遲到,孩子還磨磨蹭蹭,慢吞吞地找書包,穿鞋子,家長急得不行,孩子像沒事人一樣。
我們樓下三樓的一個鄰居家兒子就是如此,經常早上上班時候,電梯下到三樓,總是看著這個鄰居按著電梯不讓下來,一邊喊他兒子:快點,快點,馬上就要遲到了!
往往都是過了半分鐘了,他兒子才磨磨蹭蹭地出門,然后還一臉不情愿地走近電梯,他兒子不急不慢的表情和這個爸爸形成鮮明的對比,好像快遲到的人是家長,不是孩子。
每當這個時候, 這個鄰居都會面帶笑容,不好意思地對我們說句:沒好意思,孩子一點時間概念都沒有,把人都急死了。
其實,很多家長都和這個爸爸一樣,把孩子磨蹭歸結為孩子小,沒有時間觀念。
② 孩子不會,能力不夠: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上學后寫作業磨蹭,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事,不知道多少家長說起來一言難盡,非常苦惱。
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很多家長完全沒有了脾氣,因為該吵也吵了,甚至有的家長都動手了,雖然當時有點作用,但是好幾天,孩子還是我行我素。
同事的兒子在讀小學一年級,馬上該二年級,如今寫作業還是磨蹭得很,同事說,她兒子因為幼小銜接沒上,所以基礎差,作業不會寫,才會磨蹭。
但是每次當她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發現他兒子有時候也能很快完成作業。
有的孩子寫作業磨蹭是因為確實不會,所以就通過磨蹭來拖延時間,期待家長可以出面幫他們。
二、孩子愛磨蹭的真正原因:心理能量不足
其實,上面提到的這兩點原因只是表層原因,而每個愛磨蹭孩子的真正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心理能量”不足上。
第一次提到“心理能量不足”時,我也有點好奇,不過深究之后我發現,這個分析確實是從根源上找到了原因。
也許有的家長會好奇,什么是心理能量?
在百度百科上我找到了對“心理能量”的解釋:心理能量即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和主體性、驅使人采取適當行為的沖動、勇氣、意志力及各種特征、情緒、感情等心理力量的展現。
而當孩子心理能量不足時,做事情就會采取逃避和消極對抗的方式,因為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事情時,他們不敢直接面對。
當孩子出現心理能力不足時,做事情就會表現得沒有動力,缺乏活力和毅力,做事情缺乏毅力和自控力。
而孩子在磨蹭的時候,其實心情也不佳,甚至心情比較煩悶,家長越催,孩子反而會越磨蹭,和家長的反應出現背道而馳的心理。
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做事,寫作業磨蹭時,家長越催,孩子反而更磨蹭,因為你越著急,孩子反而不著急了,你越吼他,他越不理會你,該怎么慢怎么慢。
相比那些心理能量足的孩子,他們做事情總是充滿激情,想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不用家長催,就可以主動完成,如果覺得家長說得不對,他們會為自己爭辯,而不是消極對抗。
所以,當孩子總是磨蹭,出現消極對抗,出現心理能量不足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比較讓孩子更焦慮,更著急,更情緒化,而是要給他們力量和勇氣,給他們積極正向的引導,幫他們補充心理能量。
三、面對因為心理能量不足而磨蹭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
孩子愛磨蹭,做事慢,有的孩子從小就是慢性子,對于慢性子的孩子,家長只能在心里接受,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節奏,外界難以打破。
對于慢性子的孩子,家長逐步去引導就行了,多些耐心,而不是不停地催促,這樣反而破壞了孩子的節奏,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
而對于那些確實是因為心理能量不足而磨蹭的孩子,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幫助孩子補充心理能量。
比如,家長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孩子只有休息好了,才有足夠的精力去做事,思維才能變得敏捷,做事情效率也才會更高。
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多些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但可以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也可以讓孩子的鍛煉中釋放心中的抑郁情緒,從鍛煉中或者快樂和心理能量。
此外,要通過一些訓練,讓孩子的意志力變得更強,做事情有毅力,自律性強等等。
最后,給孩子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家長不要總是在邊上催促,讓孩子在思考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主動改進。
四、給家長的建議
面對孩子起床磨蹭,穿衣磨蹭,吃飯磨蹭,上學磨蹭,寫作業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促,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從外界給孩子提醒時間,讓孩子有緊迫感。
但是,結果確實事與愿違,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家長焦慮,著急,但是孩子卻沒有改變。
很多家長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孩子寫作業磨蹭,因為寫作業磨蹭,很多家長被折磨得沒有辦法,或者強壓情緒,憋出內傷,或者是通過大吼發泄情緒,孩子也跟著情緒失控。
而最后的最后,折騰一圈,孩子反而變得更加磨蹭,就像夏夏的女兒,半個小時的家庭作業,能夠折騰三個小時,換做是誰的孩子,都難以心平氣和。
不過,孩子磨蹭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并不是表面那么簡單,所以,家長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性格特點,找出背后的原因后,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