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每周都要聽老師講《圣經》,當然只是讓她們大致了解內容,所以很簡單。但她回家后還是會跟我說,現在她依然相信科學。
從小我就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之前也從沒了解過與宗教相關的細節。只是沒想到,人到中年,帶娃帶到還需要去了解宗教的地步。要學習這么深奧的知識,居然是為了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前一陣子,娃跟我說她不會信教,依然相信科學。我問她為什么,她就給了我三連問,還表示這是學校看的視頻,她認為不合理。
- 諾亞方舟的船底船舷那么寬的縫隙為什么不會進水?
- 沒有玻璃的窗戶為什么也不進風霜雨雪?
- 那么多的人和動植物在長時間沒有陽光的情況下都如何生存的?
我表示回答不了這些,我也需要學習。于是我開始上網了解耶穌的誕生,了解《圣經》的故事。
然后,大致了解了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淵源,看了歐洲史,看了羅馬史,還粗略地了解了歷史上宗教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
這些信息對于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我之前從沒好好看過歐洲的歷史,一個黑暗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就已經讓我覺得暈頭轉向、下不去手了。
我們學生時代學歷史,我們要做的就是知道哪個年代發生了哪些大事件。而現在從宗教的角度去看歷史,雖然只是蜻蜓點水式的了解,作為無信仰的我而言,卻也大為震撼。
現在歐美有很多派別的宗教,但大部分歐美人最為重要的幾件事都是在教堂里完成的:出生洗禮、結婚和死亡,我們小時候認的干爸干媽,在西方是教父教母。
美國總統在宣誓時是手按一本《圣經》,而很多歐洲國家一國之君的加冕禮都是在教堂進行的。宗教可以說是貫穿了他們的一生。
雖然相對之前我了解的宗教相關知識更多了,但是卻還是沒辦法將《圣經》里的故事講到讓孩子能相信,也不能解釋為什么那么多人會相信故事是真的。
娃還是小學生,沒辦法理解太過深奧的東西,所以我也沒有強行灌輸我的看法給她。畢竟,一個人是否信仰宗教,也是她的個人自由。
這也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同一件事情,分析理解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
而教會娃如何理性地思考、有自己的見解,這個事情目前更為重要;并且,娃愿意和自己溝通與分享,也是像我這樣帶娃的媽媽們想要達成的目的吧。
活到老學到老,與娃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