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沒費多大勁就攻占了滁州,大軍入城首先將活捉的敵方將領押解回去,然后就是將府庫中繳獲的財物一一清點,登記造冊報呈世宗,蕩平南唐的大計已初見成效,世宗心中不甚歡喜,迫不及待要選定新任判官。
趙普,字則平,原籍薊州,后因躲避戰亂徙居洛陽,永興節度使劉詞見他品學兼優、才能出眾,聘任為自己的幕僚,劉詞對趙普格外器重,趙普辦事也很用心,幫劉詞搞了不少的政績,劉詞過世前寫下一份奏章,說他頗有才干能當大任,希望朝廷可以錄用。有劉詞的這份奏章,再加上同平章事范質的推薦,世宗決定選趙普為滁州判官即刻赴任。
趙普奉旨穿戴好即刻啟程,沒多久就到了滁州,剛進城也沒顧得上其他,就急急忙忙趕去拜見匡胤,匡胤看著眼前的青年氣宇軒昂,不由得欣賞起來,只是不知才干如何,匡胤心生一計準備考考他。
恰逢滁州初定,匡胤深怕有南唐散兵游勇潛藏城中暗中輸送情報,或者聯合附近土匪為禍一方,所以派出兵士下鄉清剿。這一天,兵士們抓來了一百多個鄉民,一律扣上土匪的罪名,匡胤也不加以訊問就準備全部拉出去斬首。趙普趕忙阻止道:“大人且慢,一百多條人命沒有真憑實據就隨意處決,未免也太草率了。”匡胤道:“你果真是書生本色,行事不免迂腐,這城中軍民皆是俘虜,本將軍沒有屠城已是法外開恩,這些人不知好歹竟然落草為寇,若是不抓出個典型以儆效尤,豈不是要亂套?”趙普道:“并非下官婦人之仁,我等只需將南唐主李璟視為仇敵,而其余諸將不過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兩軍對峙時是對手,可投降之后便是我大周子民,這些老百姓就更無辜了,我大周想統一中原免不了要收復民心,萬萬不可草菅人命啊!”匡胤道:“既然如此,那就由你來審問定罪吧。”趙普奉命將這一百多號人一一審問,證據確鑿的都定了罪,其余八十多人經查證并無過錯當即釋放,此事傳至坊間,百姓們都交口稱贊趙匡胤是個仁慈賢明的好官,匡胤至此方知趙普是有真才實學的,并非浪得虛名。經此一事,匡胤逐漸器重趙普,趙普也不遺余力地效忠匡胤,兩人相處似兄弟一般,趙普成為了匡胤一黨最重要的一員。
獨霸一方、網羅人才,正在匡胤春風得意之時,父親卻身染重疾臥床不起,是繼續報效朝廷還是告假回家照顧父親,匡胤陷入了兩難境地,匡胤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