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臟話,家長應該怎么辦(寶寶愛說臟話怎么辦)
2-3歲的寶寶突然冒出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諸如“臭媽媽”“你是屎”等臟話
相信不少爸爸媽媽們都經歷過這樣的場面
寶寶為什么會說臟話?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寶寶為什么會經常說臟話?
寶寶喜歡說臟話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在心理學中叫“污言穢語敏感期” 。
2到3歲時,寶寶處在語言蓬勃發展的時期,詞匯量、講話的句式都有很大進步,這個時期也是寶寶自我意識發展萌芽時期,他會發現語言是一個有力量的東西,能夠影響到周圍的人、控制周圍的人,而說臟話對周圍人的影響可能會更大,所以他就會對說臟話樂此不疲。
另一方面,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年齡階段內驅力會投射在不同的器官上,2到3歲正好處在肛欲期,這個時期寶寶就通過自己控制大小便來獲得自我的控制感、成就感。所以臟話會多一些,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第三點就是當寶寶處于比較負面情緒的時候,講臟話會讓他覺得情緒得到了宣泄。
其實,2到3歲的小朋友說臟話,更多的只是一種試探性行為,實際上他們并不知道這句臟話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么,也并不是真的要去罵人,只是正好處在這個年齡而會有的一個正常現象。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面對寶寶說臟話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特別生氣,立即制止;第二種是覺得有趣,哈哈大笑,以此逗樂。
其實這兩種處理方式都不太正確,寶寶說臟話是對周圍環境的一種試探,家長這樣的反應會給他一個正性的反饋,他會發現原來我說臟話很有力量,很能引起周圍人的反應,說臟話就會說得更起勁。
家長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保持淡定,淡化這件事,不接話、不理他。
有些家長可能會很緊張,跟寶寶長篇大論地講道理、喋喋不休地說很多話,這樣收到的效果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語言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只需要簡單地告訴他這樣不好,盡量地去淡化處理就可以了。
淡化這件事,除了爸爸媽媽要這么做,家里的其他人也要達成共識,共同創造一個環境。如果只是爸爸媽媽淡化,爺爺奶奶看到之后會老是批評或者是跟著他一起大笑,這對寶寶也是一個強化。處于淡化的環境久了以后,寶寶覺得沒意思,就不會說臟話了。
另一方面,寶寶說臟話有可能是負性情緒的宣泄,因此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對寶寶進行情緒的引導,經常跟寶寶交談“你開心嗎”“你喜歡什么嗎”“你有什么不開心嗎”,讓他慢慢學會把他的情緒表達出來,引導他識別傷心、委屈、生氣等情緒,能夠得到別人的共情之后,他的情緒就能夠得到釋放。
只要家長能夠淡化處理,平時積極地對寶寶進行情緒疏導,孩子愛說臟話這個時期慢慢都會過去的,家長不用過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