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需要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也能夠讓孩子學會合理的支配金錢。可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年紀小,要這么多錢沒用處,從而不愿意給孩子過多的錢,卻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差強人意。
家長們如果不知道給孩子零花錢的必要性,我們來看這么一個真實的案例。
張女士說,兒子幼兒園以前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老人從不給孩子零花錢,孩子接回來后,我多次發(fā)現(xiàn)他偷家里的錢,他父親打了幾次都沒有用。在上小學之后,有一次還嚴重到偷了別人的手機,當時我就打電話告訴兒子,把手機給別人還回去并道歉。兒子說不知道是誰的,在一個公廁洗手臺上拿的,我就告訴他交到派出所去,并跟警察叔叔承認錯誤。
原本我和他父親已離異,但感覺他父親那邊的教育還是有問題的,然后果斷把兒子要回身邊自己帶,盡管我的條件并沒有他父親那邊好。但是兒子跟了我之后,我從不提他“偷”的往事,我每周給他固定的零花錢,自己用完了也不給他,慢慢地他知道怎么計劃消費了。最初擔心他舊病復發(fā),老是在家里不同的地方亂放錢,但他從沒拿過一次。
我認為小孩所謂的“偷東西”,就是看到別人有的他沒有,所以很自卑,畢竟孩子也有小朋友的圈子要交往,老是看別人買東西,但是自己沒有,或者別人給他東西吃,他自己從沒給別人買過,他自己也會感到不好意思,別人的小朋友也會不喜歡他,導致孩子會產生偷錢的想法,來維系或討好他的朋友圈。
現(xiàn)在兒子比以前活得陽光開心得多了,不僅從不亂拿別人的東西,經(jīng)常把自己的零食及日用品與全宿舍同學分享,還常常仗義疏財。有次從學校走回來的,要走一個多小時的,我笑他是不是提前把車費都花了?他說沒有,他還有多余的錢,但因為他同學是鄉(xiāng)下的,離校比較遠,同學沒車費,他就把全部的零花錢借給同學做了車費。
所以我認為小孩子偷東西并不可怕,關鍵要及時糾正,告訴他任何人的東西都是不能亂拿的,包括爸爸媽媽的都是不可以的。正當?shù)南M要告訴父母,父母會給他買的。
所以說,孩子長大之后就要適當給零用錢,否則孩子看到別人都有,時間久了就有“偷”的想法。如果孩子出現(xiàn)“偷錢”的行為,那么問題最大的其實是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