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它們也有重新利用的價值。垃圾分類是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讓我們實踐垃圾分類,為我們的國家,為地球的環境出一份力吧。考壹佰小編為大家提供《四年級關于垃圾分類的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力爭物盡其用,踐行垃圾分類
【篇一】
最近,全國都在開展“垃圾分類”活動。垃圾分類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它不僅可以環保,而且可以再利用,節約資源。
我們小區也在開展“垃圾分類”活動。我的媽媽就收到了小區的一封信,讓小區成員討論決定分類垃圾桶應該放在哪兒?有人說:“就放在一樓吧!”可是住在一樓的人說:“不行!垃圾那么臭,為什么放在我們家門口?”……經過大家的討論,大家決定把垃圾桶放在負一樓。
可是又有一個問題,管理處說要在每天的七到九點期間,把家里的廚余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可是爸爸媽媽們上班就在那個時間段,他們還得提著垃圾,擠進電梯里,垃圾又那么臭,那不是更麻煩嗎?
于是,我有一個想法,現在的科學智能那么發達,超市有幫人導購的機器人,飯館里有送餐的機器人,為什么就沒有一個可以幫人運送垃圾的機器人呢?我們可以吃完飯后,把垃圾分類裝好,然后用手機點一點,一個可愛的機器人就會跑到我們家門口。機器人的身上有幾個按鈕,有可回收垃圾的按鈕,有害垃圾的按鈕……我們只用把垃圾交給垃圾機器人就可以了。
垃圾分類,有了這個妙招,是不是就很方便了呢?
力爭物盡其用,踐行垃圾分類
【篇二】
不知何時,垃圾桶換成廚余、有害、可回收、其他垃圾桶,“垃圾分類”風潮吹到小區成為了一道風景線。我們在自己家創建了一個垃圾分類全家總動員。
垃圾也可以“變廢為寶”,如:一個飲料瓶的一生,喝光→倒光→簡單水洗→去瓶蓋→撕標簽→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報紙平鋪開,快遞紙板箱,分塊裝在“回收袋”,送往廢品回收站,變成新的再生材料。
我們在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全家總動員。有一天,我在附近發現一個有酸臭味的垃圾桶,我馬上跑了過去,把扔在地上的垃圾袋放到自己的家,爸爸又引導著我們把“回錯家”的垃圾放到自己家。這時,我在地上發現了一個小紙團,媽媽說是有害垃圾,爸爸說是可回收垃圾,兩人爭來爭去,最后只好上手機查,原來小紙團是可回收垃圾啊!爸爸得意得笑了起來。我們在路上又遇到了許多垃圾,(花生殼)果皮、樹葉和食物殘渣屬于其他垃圾,鐵屬于其他垃圾……可這些垃圾總是會被“放錯家”。
保護環境,從垃圾分類做起!我做了,你呢?垃圾分類,建設生態溫州!
力爭物盡其用,踐行垃圾分類
【篇三】
我們家的垃圾可真多,幾乎每次都是“滿滿一大袋,一拎好幾袋”,而且從來不分類。打開垃圾袋,里面什么都有:水果皮、魚骨頭、菜葉、牛奶盒、塑料瓶、廢紙、妹妹用過的尿布……五花八門。每次我拎著大袋小袋的垃圾急匆匆地沖到小區樓下,看著垃圾桶上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志,往哪扔成了我人生中最為糾結的事。
看來垃圾不分類、隨便亂丟垃圾的危害可真是大呀!為了改變這尷尬的現狀,我下定決心給我們家的垃圾進行了一次“大分家”。首先廁所的垃圾桶用來裝其他垃圾,其次廚房的垃圾桶裝廚余垃圾,客廳的垃圾桶裝可回收垃圾,小陽臺的垃圾桶裝有害垃圾,這樣一分類,每一種垃圾都搬進了屬于自己的新家。爸爸媽媽都很支持我的想法,全家人都自覺地將不同的垃圾進行分類,然后分別丟進對應的垃圾桶。
“動手分一分,垃圾變成寶!”自從垃圾“分家”后,可回收垃圾桶就成了我的零花錢儲蓄罐。一到周末,我就把回收起來的廢品拿去賣,既實現了廢物再利用,又增加了額外的零花錢,實在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