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老是對父母撒謊怎么辦(小孩怕挨罵喜歡撒謊怎么辦)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兩天前鄰居把孩子胖揍了一頓,原來鄰居發現孩子小小年紀居然有撒謊的毛病。當天,老師因為孩子上課不認真而要求孩子通知家長來學校一趟,可是孩子答應后卻根本沒有告訴父母。孩子謊稱父母工作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
老師覺得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夠重視,于是親自給鄰居打了電話。鄰居被老師的電話弄得摸不清頭腦,兩個人交流了半天,鄰居才明白是孩子撒謊了。鄰居沒想到平時看著很乖巧的孩子居然還有有撒謊的習慣,想到孩子從小就撒謊,長大后還不得變本加厲,于是鄰居氣急之下胖揍了孩子一通。
看著孩子委屈的眼淚,鄰居有些心疼,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會撒謊了。
一、為什么孩子會喜歡說謊?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張亮和天天父子很受歡迎,網友們很喜歡兩個人的高情商。在節目組的安排下,孩子和爸爸們需要守好眼前的蛋,天天和爸爸甚至還給自己的蛋取名為張小馬。隨后張亮按照導演的要求離開了,田亮叔叔進屋假裝無意識地打碎了蛋。節目組如此安排是想看看孩子們會不會因此而撒謊。
結果天天果不其然地撒謊了,他告訴爸爸說“打碎的不是張小馬。”得知兒子撒謊后,張亮沒有責備兒子,而是循循善誘一番,最后天天說出了撒謊的目的“不希望爸爸責備田亮叔叔。”
1.逃避懲罰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天生就有欺騙他人的能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趨利避害。多倫多大學的教授們對于孩子撒謊的課題進行了研究,最后發現,孩子們在2歲的時候,就已經有20% 的比例說過謊了,到了4歲的時候竟然有90% 的孩子都說過謊,而到了12歲的時候,幾乎沒有不說謊的。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責備,不得已選擇說謊的方式應對。
2.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
當父母對于孩子的行為沒有足夠的關注時,孩子會表現出撒謊的行為,過度美化自己的形象或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完美形象。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會表現出刻意討好的樣子,這時候的謊言更多的是對自身形象的包裝。
3.分不清想象和現實
孩子的思維和邏輯發展是逐漸形成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孩子分不清理想和現實。當孩子炫耀地說“我爸爸是個會飛的超人”時,父母先別急著訓斥孩子撒謊,因為有可能這是孩子分不清真假的想象。
二、面對說謊的孩子,父母有以下常見錯誤
前幾天一名濟南槐蔭區一名10歲的孩子離家出走了。父母很是擔憂,生怕孩子會出危險。情急之下孩子的父親報警求助,最終在公交站將孩子找到。當天,孩子撒謊稱老師要求買復習資料,朝父母要100塊錢,但是父親和老師溝通后發現根本沒有這件事,于是父親大罵了孩子一通,孩子氣急之下離家出走了。
1.言辭激烈地訓斥孩子,甚至動手打罵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撒謊后,會本能地放大孩子撒謊的負面影響。會給孩子貼上品德有問題的標簽,對于孩子一番責罵甚至情緒激動的父母還會動手打罵孩子一番。全然不顧孩子的尊嚴和撒謊的原因。
2.認為孩子還小,不予理睬
也有些父母對孩子總是庇護有加,過分地低估了撒謊行為的負面影響。對孩子的謊言不加重視,“小孩子的話能相信的少。”父母的不以為然讓孩子認為撒謊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3.對孩子撒謊的行為上綱上線
事實上,很多父母小時候也都說過謊話,但是當父母到了孩子面前卻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一句謊言就被父母上升到道德層面,上綱上線的教育姿態讓孩子很是反感,越發地覺得父母偽善。
在日本有一句很流行的諺語,泥人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就像是謊言經不起推敲,顯然謊言最后還是會被揭穿的。不過,父母對于孩子撒謊的原因有所了解才更加能夠有辦法引導孩子改正。
三、孩子喜歡說謊,怎么讓孩子變得誠實呢?
1. 允許孩子犯錯
父母一定要放下心里的完美主義,承認孩子的成長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不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和壓力,讓孩子可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長大。允許孩子犯錯會讓孩子降低對于錯誤的恐懼,更加能夠坦然地承認自己的不足。
2. 對孩子的表達多給予點耐心
當孩子對于自己的想法表達的不夠清晰時,父母不要隨意地下判斷。在父母眼里是明晃晃的謊言,但是在孩子眼里可能是沒有表達清楚的誤解。父母多一點耐心,更加能夠聽到孩子謊言背后的真實訴求。
3. 讓孩子感受到謊言的負面影響
當孩子發現謊言可以掩蓋錯誤并且逃脫責任時,孩子會愛上說謊。這時候父母與必要讓孩子感受到說謊是一件很累的事,讓孩子意識到謊言需要更多的謊言去找補,這也意味著謊言并非是趨利避害的萬金油,很有可能是心靈的負擔。
說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父母不要過分做文章,與此同時也不要輕易地忽視。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多一點耐心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改正。大家對于孩子說謊的表現是如何對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