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理解自己,卻從沒有想過理解孩子。父母與孩子由于處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與感受。如果父母能運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自然會產生想要和父母溝通的欲望。 但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即使在面對我們心愛的孩子時,也很難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然而,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對孩子多一分理解與體諒。很多時候,親子溝通之所以難以進行,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果父母能試著理解孩子,也就打開了一條親子溝通的通道。
父母要想做到和孩子平等交流和同理心溝通,換位思考不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那么,父母怎樣才能做到換位思考呢?
1.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的眼光和成人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成人多習慣于用實用主義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涉世未深的孩子才會用夢幻的、有趣的思維去感知世界。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簡單地說,就是用孩子的視角看待孩子,、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父母想要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就要用同理心去體會孩子眼中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增強與孩子的溝通,進而促進親子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2.了解、接受孩子的新想法 孩子與父母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父母要允許孩子有新想法、新思維、新做法,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不一定是錯誤的。事實上,作為父母,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有他獨有的生活圈,有自己的愛好,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空間。 當然,父母也要學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理解父母的想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