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以來,一直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初中生的問題,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在孩子的學習成長中,學習力是孩子最不能缺少的東西,當成績優秀的孩子聚在一起,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性,更讓我備感學習力的重要性。
孩子們自小學以來,不管是上輔導班也好,還是家長跟得緊也好,總之很我在小學都是佼佼者的孩子,進入初中以來,卻聽到很多家長跟我說,為什么孩子找不到小學時那種自信?有的家長把原因歸結為孩子離家遠了,自己不能監控導致的;有的家長認為是孩子進入青春期所致;更有甚者把歸為老師的問題,是因為老師沒有過所多的關注……可恰恰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孩子是否有學習能力?是否有這個年齡的自律性?是否能處理好這個年齡的人際關系?
縱觀孩子的一生,我們大多數家長能跟得上的也只有小學的六年,可這六年僅僅只是孩子學業的開始呀,我們短短三年的初中生活,我能把孩子在校的差異性歸結一下,希望能對各們有用:
一、生活習慣的影響
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個寶貝,是我們家長捧在手心長大的,因此我們怕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委屈,因此,我們包辦了他們一切,甚至于十三四歲的孩子還不會洗自己的襪子、內衣,不會整理個人的物品,因此他的在校生活一團糟,凌亂的生活是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東西在哪里放著,每天都在匆忙的翻找東西,穿衣服時找不到時衣服、喝水時找不到杯子、上課時找不到書……等等,當別的孩子都已經進入學習狀態時這一部分孩子永遠在找東西,如此之后的開始,孩子怎么會有好的開始。但其實想想這些孩子的這些問題又何嘗不是我們包辦得太多導致,交給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或許我們的孩子剛開始可能做不到我們的樣子,但我相信只要有耐心,終有一天,孩子會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的。
二、思維習慣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好到讓孩子不需要奮斗就可以擁有一切,在孩子們的思想里“學習改變命運”似乎已經沒有什么概念的,而學習恰恰成了家長給他的任務。我們作為成年人都明白一個道理,當我們因身體需要自發地去跑步時,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但當有人要求我們每天跑步鍛煉時,雖然兩者結果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每天都跑步,但在我們內心的感覺是極其不一樣的,前者,我們是充滿了熱愛,是由內到外的一種享受;而后者是排斥與抱怨,是感覺不到跑步過程帶來的快樂,但如果我們能按要求把跑步堅持下去,當身體上發生變化,或許這種美的感覺也會激發發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會選擇在中途放棄。這又何嘗不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呢?
因此,我們的孩子也是,在長期父母、老師的監督下學習,在他的思維里沒有留白,孩子們習慣了被動接受和潛意識的反抗,他對學習是沒有熱情可言的,而世間萬事要想成功,都離不開心底深處的那一份熱愛。但我們做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卻早早扼殺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長期的工作中,我越來越發現一個規律,小時候家庭和睦,父母子女不錯位,又在放養狀態下成長的孩子,到初中高中潛力更大,遇到挫折(如學習中的困難、生活中的挫折、青春期的一切問題),都能平穩度過,而且還能在與人際交往中展現出極大的包容心;因為這一類孩子遇到問題他的心底有愛,眼里有光,所以他們會尋求自救,自我解決,長此以往他的思維得到鍛煉,各方面能力都會有所提升,孩子們差距就會形成。反之,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心理年齡跟不上身體的發育,他的思維能力沒能有效地發展,孩子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學業上習慣了依賴,無法迎難而上,學習的品性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而又恰恰遇上青春期這個特殊的年齡段,所有的問題如同火山噴發一樣一涌而出,孩子還沒有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智,他是絕對應付不了這一切的,如果再遇上一個不成熟的家長,那么孩子的世界真的會崩塌,叛逆、自暴自棄、甚至與離家出走,放棄生命,而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難道不是我們的家長嗎?
愛孩子,請用正確的方式去愛,未來的世界很美,但更充滿了不確定,教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人生的風風雨雨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