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憋在家里對家長來說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自從參加工作以來,這是第一次擁有這么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憂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突然發現,明明親子間日日相對卻沒話說,好不容易找個話題,也只是尬聊,氛圍很微妙。
甚至有時明明是抱著友好溝通的目的來的,到最后聊著聊著,反倒和孩子大吵了一架。
幾個好友談到這個話題也紛紛吐槽道:才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么遠。
就像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所寫的那樣:多少父母與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說,他們明明深愛著彼此卻又互相不認識,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溝通的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共同語言。
多么悲哀啊!假期這么長,父母和孩子之間卻沒話說。
親子溝通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時至今日還是困擾在無數家長與孩子心頭的一根刺,究其原因就是溝通方式不對。
01那些親子溝通問題
1)父母不知如何當父母,與孩子單向權威式溝通
世界上有一份職業既沒有崗前培訓,也不能辭職或退休,那就是父母。
升級為父母之前,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之后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因此他們只有自以為是的正確。
哪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到厭煩或者無能為力,也無法逃離,既然成為父母就必須當到頭。
然而,不當的溝通方式會使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堆積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從而導致初為父母的那份熱情和責任感被慢慢耗盡。
于是,父母們紛紛選擇了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單向權威式溝通。
就像傳統意義上的“家長”一樣,父母是整個家庭的統治者,高高在上,與孩子溝通是自上而下的。孩子只有執行的義務,而無需知道為什么,這個過程中缺乏平等。
盡管家長向孩子傳輸自己的人生經驗,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深刻體會;由于屈服于權威,很多話即使到了嘴邊也會咽回去,表面順從但內心抗議,最后要么變成父母眼中的忤逆子,要么變成缺乏主張的小綿羊。
但孩子和父母的無奈是一樣的,即使父母說了一些不愛聽的話,做了一些不被接納的行為,孩子也只能被迫接受,等到有能力反抗時才集中爆發。
2)忽視了信息傳遞之中的障礙
所謂溝通,必須雙方你來我往,你也說我也說。但年齡上的巨大差距,導致親子之間存在信息傳遞障礙。
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媽媽跟孩子所說的話是這個意思,但孩子聽完后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卻是那個意思;又或者孩子由于年齡受限,表達能力較差,跟媽媽表達這個意思,但媽媽接收后卻歪曲成了那個意思。
于是,誤會隨之產生,但親子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并努力解決,障礙就會越積越大。
舉個例子:
孩子寫作業中途去上廁所,路過廚房看見媽媽正在準備飯菜,汗流浹背。于是說:媽媽,我來幫你擇一下菜吧。
孩子所表達的信息是:媽媽太辛苦了,我應該幫她分擔家務。
但媽媽出于偏見接收到的信息是:這孩子這么不聽話,對什么都感興趣,就是不想寫作業。于是回復說:“你別給我在這添亂了,寫作業到處走來走去干嘛?”
最后好心被歪曲,孩子滿心失落。
3)溝通缺乏邊界
和愛一樣,親子間的溝通也是存在邊界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愛實在太過深刻,因而有時也就忘了顧及邊界問題。
大人與孩子之間其實像兩個獨立的圓,只是它們有相交部分,不相交的那部分則屬于各自的空間。
但很多父母秉持的觀念往往都是“我愛你,所以沒商量,你必須聽”。如果溝通忽略了這一點,無論父母的動機和初衷多么好,都會在說出口的那一剎那被孩子拒絕。
說到底,親子溝通出現問題都是因為以自我為中心,家長責備孩子只想著自己的時候,往往也忽略了自身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就會導致溝通管路堵塞。
而上述所有的這些問題導致的后果,就是親子之間無話可聊。即便聊天質量也不高,只是簡單拼接詞匯而已,就是我們所說的尬聊了。
02驅除尷尬,可試用海沃塔聊天法
海沃塔聊天法是猶太家庭培養孩子常用的一種方式,指的是親子之間以兩人為一組,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進行輪流提問、回答對話和討論。
也就是說,這是有清晰目的性的聊天,而不是到處找話題,閑話家常。
家長必須由淺到深地針對自己想了解的話題,對孩子進行提問和討論,盡量達到雙方互動的效果。
越是親子關系差的家長,進入話題的提問越要簡單平和。
03實施海沃塔聊天法,分4步驟進行
第一步:認真傾聽
差勁的親子聊天幾乎都是這樣發生的:與人溝通時,某一方只說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他人發表意見時又缺乏耐心,常常還沒等到對方說完就著急打斷,或者用自己以往的經驗以及主觀印象,先入為主地進行否定和批評。
在教育中,家長常常擔當此類角色,心理動機莫過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你就應該聽我的”。
但想要做到海沃塔式聊天,傾聽是第一步。
這不難理解,要想孩子敞開心扉,家長必須先成為良好的傾聽對象。除了不打斷之外,神情也要認真,這樣才能給孩子傳達“我認為你說的話很有價值、很有趣”的信息。
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自己的想法不會被一票否決,自然就愿意說了。
即便他表達的觀點很幼稚,也不要急著反駁,要在后期的聊天中慢慢地一個個糾正。
第二步:產生共鳴
這一點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共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根據他的年齡所接觸到的周邊環境,考慮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并對他看到的那些個別情況表示肯定。
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家長可以時不時用點頭示意的方式給孩子傳遞肯定信息。比如你說的這個方法確實不錯、你的這個觀點我可以理解。
這也能防止思維過于跳躍的孩子聊到別的方向去,制造良好的聊天氛圍。
第三步:共同思考
海沃塔聊天法需要有營養、有價值、有邏輯,因此家長的終極目的是帶領孩子往問題的深處思考,這樣也能把聊天的氣氛帶得更高。
首先,家長要有理有據地針對孩子想法中不現實的部分一一反駁,然后再進一步塑造和驗證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實質性的證據。
這對家長的邏輯思維是一種考驗,否則就很容易把聊天往抬杠或者吵架上引。
第四步:給予鼓勵
如果聊完天之后,孩子還是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行,那么家長就要給予孩子鼓勵,讓他克服這其中不太現實的那部分,真正憑能力證明自己。
當孩子處于被鼓勵的情境中,會對講話的人提出的觀點更有感悟,并且真正將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試著實施。
總的來說,海沃塔聊天法需要家長和孩子好好坐下來,針對某一個具體的看法,把天聊開、聊透。雙方都可以提出挑戰和質疑,用實際證據支撐自己的論點。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真正思考了問題本身,既鍛煉了思維,也能理解家長提出這類做法的原因。
當理智占上風,情緒化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海沃塔聊天法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項不小的考驗,想要運用得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嘗試才行。
如果親子間已經產生裂痕,孩子不愿意聽你說話,那么家長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精力,讓他能和自己面對面坐下來,循序漸進、一起往好的方面發展。
努力不怕晚,關鍵就怕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