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不同年齡階段和文化背景的孩子進行測試,最終發現2歲孩子會撒謊的有30%,3歲的有50%,4歲的有80%。
撒謊,在現實生活中經??梢杂龅?, 別說是成人了,就連幾歲的孩子也都學會了撒謊,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誠實守信。
案例:杯子是姐姐打碎的!兩歲寶寶“憑本事”撒謊
莉莉的閨蜜婷婷帶著2歲的兒子去她家玩耍,兩個孩子不一會在桌子上玩起了積木堆長龍,正高興地玩著,兩個媽媽在廚房洗著水果,突然“哐當”一聲打破了和諧的景象。
兩個孩子頓時嚇到了,不敢作聲,大人探頭出去一看,發現放在桌上的杯子摔碎了。
莉莉問:“是誰摔的?”她家兒子猶豫了下說:“不是我”,而閨蜜婷婷的兒子眨著眼睛,可憐巴巴地說道:“是姐姐摔碎的?!倍藭r姐姐并不在那里。
婷婷很生氣地說道:“你再說一遍是誰打碎的杯子。”,結果,這娃依舊小聲說:“姐姐”。婷婷本想狠狠訓斥小家伙一頓,莉莉說道:“其實,孩子撒謊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需要正確的進行引導哦。”
科學家對不同年齡階段和文化背景的孩子進行測試,最終發現2歲孩子會撒謊的有30%,3歲的有50%,4歲的有80%。
可見,孩子撒謊其實很普遍。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
1、怕受到責罵
對于那些因為犯錯而經常被大人進行責罵的孩子來說,當他們出現錯誤的時候,幾乎沒有敢于去承擔錯誤的想法,而是會采取撒謊的行為。
若孩子利用撒謊的方式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寬容,那么很可能會讓他們變本加厲,在撒完謊之后,還會覺得這個方法好,可以讓自己僥幸地逃脫懲罰,并從而獲得一種成就感而繼續這般。
2、逃避現實
有些孩子為了不去學校,或是不想跟某個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是沒有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會采取撒謊的方式來逃避現實。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打感情牌,如我肚子疼,我不舒服等,來博得家長和老師的同情,達到自己相應的目的,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很可能導致事態愈演愈烈,最終,孩子長大以成人以后依舊愛推卸責任,逃避現實,找各種理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好面子
現在有些孩子為了能夠在同學、家長面前維護自己的形象,就會撒一些謊話,和小伙伴們能夠打成一片,期待獲得大家的羨慕。
如果家長們沒有發現,就容易讓孩子們繼續這樣撒謊,最后沉浸在自己騙自己的行為當中。
心理學:撒謊可能引起的蝴蝶效應
1、容易影響人際交往
經常性撒謊,容易導致一個人心里產生障礙,至少在與人溝通的到時候會變得很難信任對方,說謊后,可能會出現一些誤時誤事的狀況,還會讓家人、朋友、同事等對自己的信任程度降低,從而影響到自身的人際交往。
此外,通過調查發現,一些經常撒謊的人,在減少說謊行為后,自己的人際關系確實得到了改善。
2、危害自身的健康
據研究發現,經常說謊的人,要比其他的人更容易患消化不良、便秘、胃潰瘍、皮膚過敏、關節疼痛、高血壓等問題,因一個人在說過的過程中體內的神經細胞受到了不良的感染,從而對自身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3、傷害大腦的正常發育
學者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一個人在說謊的時候,他的神經系統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從而使得大腦神經不能夠正常的發揮作用,若是經常性這般,就容易造成精神障礙或是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等。
面對孩子的撒謊,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多倫多大學李康教授對于孩子的撒謊行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覺得說謊越早的孩子,說明她的情商更高,自控能力更強。
可如果在面對孩子撒謊時,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很可能就會讓孩子撒謊成性,帶來上述的一些危害,那家長該如何進行正常的引導呢?
1、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
面對孩子的撒謊行為,家長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責罵,這容易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而是應該選擇去了解說謊的原因,如果由于孩子的認知發展能力有限,那就應該幫助娃去加深這種觀念。
而如果娃是為了逃避責罰、批評,那就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告知孩子撒謊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而應該誠實的去面對自己犯的錯,并勇于承擔責任,鼓勵孩子遇事正面對。
在他們誠實去面對自己犯錯的時候,就及時進行表揚,告訴他們這樣做是正確的。
2、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應該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誠信環境,以撒謊行為是可恥的,而誠實守信就會得到表揚,這樣在孩子想要撒謊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都這么誠實,也就不會想要繼續去撒謊。
3、家長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若是想要自家的孩子不撒謊,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給娃做好示范、榜樣的作用,讓他們敢于直面面對自己犯的錯誤,不去用撒謊的行為去逃避自己不想面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