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兩歲之后,孩子突然間“性情大變”,跟之前的軟萌聽話完全不同。父母好言相勸,恨不得拿出所有的耐心,可是孩子依舊“軟硬不吃”。好多人說,兩歲的孩子“遭狗嫌”,可見這個年齡段,父母帶起來有多辛酸。
故事案例:
不知為何,兩歲的蕊蕊突然就不聽話。明明到了吃飯時間,但她卻偏偏要玩玩具,不管媽媽怎么勸說,都不愿坐到餐桌上。后來,勸說無果,媽媽也就任由她玩耍。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很多次。看著極度不配合的蕊蕊,媽媽覺得頭疼。
凡事喜歡跟媽媽對著干,蕊蕊把它當作一種樂趣。看著焦頭爛額的媽媽,蕊蕊居然特別開心,完全就是“幸災樂禍”的樣子。
跟朋友交流育兒心得后才知道,原來蕊蕊進入了“叛逆期”。確切的說,是她的自我意識正在覺醒,再也不像之前那樣聽話懂事。當孩子的意識開始覺醒,就證明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愿再被父母支配。同時,也說明孩子渴望獨立,她的反抗只是希望被重視。
此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特別重要。雖然他們“叛逆”的行為讓父母吃不消,但是也不能隨意的打罵,要不然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不利。說到底,他們只是想在父母這里得到尊重,希望父母把他當作“大人”看待而已。
若是嚴厲的訓斥和責罰,只會讓孩子變得害怕,內心的恐懼和不安會更加強烈。接下來,孩子可能變乖巧,再也不會跟父母“對著干”,內心所有的想法,也會悄悄的隱瞞起來。相信這也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吧?畢竟沒有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木偶”,沒有獨立的思想。
教育兩歲的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責罵和阻止,而是善意的引導
1、給孩子更多理解,并且保持良性溝通
既然哪知道孩子萌發了自我意識,那家長不如“將計就計”,把他們當作小大人來看。孩子想要表達意見,家長認真傾聽;想要嘗試獨自動手,家長放手給他機會。給孩子尊重和激勵,是目前他最需要的,比過多的溺愛和幫助更有效。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家長會發現他們的想法很奇特,很多都是大人想不到的。當然,再跟孩子溝通時,家長要選對方式,最起碼得要確保他們可以聽得懂。面對孩子的吵鬧和不聽話,家長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阻止,說不定會讓他們變得聽話呢。
2、會孩子立規矩,讓他明白界限
雖說要給孩子尊重,但是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不合理的要求,父母還是要堅定立場的拒絕。只有一開始就否定孩子的錯誤想法,才能讓他知道,凡事都有底線。從小開始,給孩子立規矩,讓他知道原則性錯誤不能犯。若是一開始無底線的縱容孩子,那么最后他們也會變本加厲,父母就很難再管教。
說到底,立規矩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限制孩子,相反是為了保護他們。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原則之后,很多事情就能守住底線,不會輕易的犯錯。家長要記住,不要輕易向孩子妥協,尤其是已經制定好的規矩。
3、給孩子創造環境,讓他釋放所有不好的情緒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這里要說的并不是物質生活,而是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有愛且沒有爭吵的環境下長大,對他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很有幫助。從小生活在愛的氛圍中,孩子內心也會柔軟善良,而且他們的性格會特別開朗積極,很少犯錯。相反,要是孩子生活的環境充滿爭吵,那他的性格也可能易怒或暴躁。
不管怎樣,都要讓孩子把壞情緒釋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心理健康。若是可以,請給他一個小角落,讓孩子隨意的大哭,或者用他喜歡的方式發泄出來。此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給予的安全感,記得事后抱抱他。可能父母的一個擁抱,或者一句安慰,都能讓孩子欣喜。
總結
家有兩歲的孩子,面對他們“惹人嫌”的行為,父母更多的應該是包容和尊重。因為此時的孩子,他們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完全就是一個不諳世事的樣子,父母再多的教育可能都不太明白。既然如此,不如通過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父母做好他們的榜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