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不乖媽媽就發脾氣,發脾氣媽媽就發脾氣,這是不是很多媽媽的通病。
我們生活中已經聽到:很多時候,我們不想讓孩子做一些事情,而是習慣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來。
在有些媽媽眼里,孩子都是要自己來負責任的,所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她們會一遍一遍地吼叫,并且每次都會對孩子進行高要求。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我曾經見過一對母子,那位媽媽就是習慣性地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一看到媽媽發脾氣,他們就會嚇得哇哇大哭。
事后,她會耐心的跟孩子說:“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如果你這樣說話,媽媽真的很生氣,媽媽真的很累,不想管你了。”
這位媽媽說,吼完之后,孩子的狀態也很差,幾個小時都沒有好好在安靜地寫作業,她就會加大聲音吼孩子,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快速的靜下心來,而事實上孩子并沒有在安靜下來。
很多家長看到這里,可能會對孩子吼,認為孩子的問題根本就在吼,其實不然,吼罵孩子的背后,其實是家長的情緒管理失控,甚至吼罵孩子的不良情緒。
孩子每次寫作業時,都會出現“三分鐘緊張感”,家長的情緒很容易出現"著急焦慮癥"。
當家長開始用打罵孩子來發泄情緒,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安慰",
家長表面上是在安慰孩子,其實內心已經開始焦慮了。
"急躁"、"吼叫"等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憤怒。
很多家長的憤怒,是因為家長自身的情緒管理失控,一開始就因為孩子的哭聲而心疼,慢慢失去了耐心,就開始朝孩子吼叫。
很多時候,是家長用錯了方法,這就是"情緒饑餓"。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就會向父母喊:"滾出去",這個時候家長會本能地看著孩子,繼續訓斥孩子,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
其實,孩子的這個行為,在家長眼里,是想要展現出自己內心的真實的想法,所以當孩子哭泣時,父母更加的憂心忡忡忡忡忡忡忡忡。
但是在孩子眼里,他們的哭聲恰恰證明了自己正在經歷一場失敗,下次可能還會哭的更加厲害。
3、釋放壓力
孩子的內心的焦慮也需要一個釋放的出口。當孩子因為一些小事,而難過時,他們也需要得到家長的安慰和理解,這時家長如果仍然采用一些負面的話語,甚至會施加壓力,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焦慮。
而家長的這些負面情緒,就會使得孩子更加的焦慮,同時也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更加負面的情緒,這就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踢貓效應”最嚴重的后果:
更加讓孩子擔心起來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這些負面情緒時,這種負面情緒很有可能就會滲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使得孩子擔心被人討厭,甚至是每天都會產生心理障礙。
所以家長的這種情緒就是屬于正常的,孩子會把這些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這種消極的情緒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如果孩子一直處于這樣的情緒中,那么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對于學校和學習產生排斥,對于生活和學習的信心,自然而然就會隨之減少。
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傾向的話,一定要注意糾正過來,看看是不是已經加重了孩子的心理障礙了。
3、 影響學習成績
在情緒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都是容易被影響的,倘若孩子的精神狀態過于緊張的話,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是一旦孩子情緒低落的話,對于學習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低,對于學習的興趣也會逐漸的消失。
所以說,父母對于孩子成績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學習狀態。而父母對于孩子的反應,直接影響著孩子對于學習的看法。
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避免打擊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幫助孩子找到提升成績的方法,這對于孩子的成績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