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孩子有時不聽話叛逆怎么辦?
牛亞娟
14歲的牛亞娟,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兒童心理學會科普專家”,為全國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總家委員會委員。近年來,她被青少年抑郁癥困擾多年。她告訴記者,近幾年,她接觸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抑郁癥患者,年紀多在10~19歲之間,而且有很多都是青少年,而且這些孩子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1、中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對自己的身體發育是很在意的,經常會覺得頭痛、胸悶、氣短、肚子疼等。這個階段是身體快速發育的時候,同時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是情緒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
2、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產生極度不滿、反感、焦慮、沮喪等等情緒。當他們產生負面情緒時,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疏導和疏解,就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長此以往會造成心理問題。
3、不良情緒的影響,孩子做事往往沒有耐心,變得懶惰。有的孩子在生活中沒有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也沒有規則意識,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很少和別人交往,性格也很內向。當遇到困難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這種情緒的孩子,往往會選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不會去面對困難。
二、導致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當,也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法忍受挫折,同時孩子會感覺到學習的痛苦,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2、教育方式不當。
父母對孩子過于嚴厲,要求太多,導致孩子缺乏自信,不敢挑戰任何困難,容易導致孩子在潛意識里否定自己,這會導致孩子在潛意識中形成自卑,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于嚴格,導致孩子缺乏自信。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某某都能考100分,你為什么就不能呢?"""你看看你,在班里倒數第一名,你看看你,這個腦袋上豬腦袋里的暗坑!"""你看看別的同學都能考100分,你為什么就不行?"""你看看你,這一科比別人差還差,上課也不認真聽講,每次考試成績還不如隔壁家的小明。"""這個成績你怎么就不如隔壁家的小杰,老是這么差?"""你看看小明同學都不會,這次數學考試才考了100多分,你怎么就差了這么多?""…………………"
"你看,小明都已經放學了,你應該帶著他去玩兒,如果是我,我該帶著他回家,不然我會很著急。"
家長對孩子的"情感"教育過于關注,但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情感"泛化,簡化成了父母說什么,孩子就要做什么。
比如"你把作業寫完了,才能出去玩。"
"你考了好成績,我就帶你去游樂場。"
"你今天想去公園,現在卻賴在床上不肯出來。"
"你再哭鬧,媽媽就不要你了!"
類似的話,父母不要再去做了,而是應該把它當成孩子的一個平等的對話。
相信很多家長會發現,用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孩子接收到父母的愛和關心。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做不到這一點。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當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時。
孩子拒絕上學,大多數家長會很生氣,把孩子揍一頓,然后告訴孩子不上學就要撿垃圾了,這是多么正確的想法。
但是這樣做不但不能讓孩子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還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去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自己明白上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