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長給我們留言說,家里的孩子做錯事情總是不愿意承認,孩子做錯事情不承認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孩子性格倔強任性怕丟面子,第二個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比如說在孩子與小伙伴產生糾紛時,總是袒護自己的孩子。如此孩子就要以他為中心才行,最后就是有的家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打罵呵斥孩子。孩子擔心受到懲罰或者責怪,做錯事情了就不敢承認,孩子沒有一定的責任心,犯了錯誤之后就會為自己找借口推卸責任。
孩子沒有養成承認錯誤的好習慣,家長們不要急于追究錯誤的大小。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幫助孩子承認錯誤的問題上。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念,其實孩子犯錯,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家長們不要表現出過度緊張很氣憤的樣子。讓孩子認為自己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誤,家長們要積極的幫助孩子分析做錯事情的原因,本著重動機輕后果的原則,原諒孩子因為缺乏經驗而造成的過失。
策略一:鼓勵孩子實話實說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出實情,讓孩子明白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改了就可以原諒,從而讓孩子心甘情愿地改正錯誤。要讓孩子知道錯誤并不是不可挽救的,要避免孩子因為害怕承擔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犯錯時,家長們千萬不要當眾訓孩子,也不要的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更不要認為不打不成才還對孩子進行動粗。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正確的哪些事情是錯誤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還有當孩子犯錯之后并不一定要讓孩子在口頭上認錯,只要孩子心里清楚自己的錯誤就行,只要孩子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的目的。
策略二:家長言傳身教
培養孩子認錯的好習慣,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認為做錯事情了向孩子道歉就會在孩子面前失去家長的威嚴。所以為了維護所謂的面子和尊嚴,即使是爸爸媽媽犯了錯誤,也堅決不向孩子道歉。其實這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大人們犯錯之后,也要向孩子認錯,不僅不會失去自己的威嚴,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敬重家長。而且可以帶動孩子養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并能增進親子關系。
策略三:正向引導
有些家長喜歡時不時的翻舊賬,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孩子,不要犯同樣的錯。其實家長走進了一個教育的誤區,這樣做的結果會在無意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一定要堅持正向引導,不要盯著孩子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