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業拖拉幾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明明5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量,孩子能拖拉2個小時才動筆。
好不容易孩子動筆了,屁股就坐不住了,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摳摳手指頭,一會兒玩橡皮擦。
針對孩子磨蹭、拖拉的問題,很多家長已經放棄治療了,任由孩子發展。
實際上孩子分神、拖拉都是有原因的,對癥下藥,才能根治孩子的磨蹭問題,我總結了這5招,希望能對你有用。
學習基礎太差,不會做也沒興趣
有的孩子因為基礎沒打好,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容易放棄,再加上孩子的興趣不大,就懶得問家長,索性就拖拖拉拉,捱到很晚才寫。
父母可以這么做:
教孩子調整做題順序
做題先易后難,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果斷跳過;這樣就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孩子的信心也能有所增加。
最后再一起集中對付難題。
幫孩子查漏補缺
家長主動問孩子哪里不會,找出孩子的弱點,有針對性地補習,這樣就能把孩子薄弱的基礎慢慢鞏固起來。
調動孩子的興趣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爸爸分享的故事:
為了讓孩子寫作業,他采用了計時的方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且準確率達到90%,就給孩子一顆小星星,集滿20顆小星星,就帶他去游樂場玩。
這種鼓勵方法不失為一個妙招。
時間觀念太差
孩子通常磨蹭拖拉,更在于沒有時間觀念,沒有時間緊迫感。
然后家長習慣了在一旁催促提醒孩子,導致孩子的時間觀念更差,他不知道該在什么時間完成作業,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充足,可以慢慢拖。
等到晚上很晚時,他們才發現自己的作業沒寫,又開始急了。
家長可以這么做:
給孩子小鬧鐘
給孩子一個小鬧鐘,告訴他要學會自己安排時間,鬧鐘到了就去學習,這樣就不怕忘記時間,家長也更能輕松一點了。
把作業當成考試
讓孩子重視作業,就要把平時的作業當成考試,讓孩子有緊迫感,這樣孩子才能重視每一次作業,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沒有參與感
家長已經習慣了每次命令孩子寫作業,而孩子也已經習慣了每次被家長推著走。
這樣一來,孩子覺得寫作業不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家長的事。有時候孩子沒完成作業,反而會責怪家長沒提醒。
這樣的孩子明顯是沒有參與感,作業進度自然就下降。
家長可以這么做:
溝通作業問題時,把祈使句變成疑問句
把“快點寫”、“認真點”換成“寫作業我們要注意什么”,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變被動為主動。
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
找一個大家都有空的時間,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進來,他就明白寫作業完全是自己的事。
成為溫和而堅定的執行者
我們要根據孩子制定的學習計劃,孩子有了進步時,不要吝嗇鼓勵,孩子沒有達到目標時,也不要輕易妥協。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即使是大人的一聲響動,都會讓孩子好奇發生了什么事,一會兒跑過來問發生了什么事,看似很“熱心”,實際是偷懶。
家長可以這么做:
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干凈整潔,尤其是書桌,除了學習的東西,其他東西都不要放。
另外,家長不要動不動就開門看孩子在干什么,或者給孩子送牛奶、水果之類的,都會干擾孩子的專注力。
訓練注意力
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所以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越差,所以要進行訓練。
所以,家長可以平時和孩子玩一些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小游戲,比如讓孩子數豆子,找茬。
都是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條理性太差
孩子的條理性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作業質量。
不清楚有什么作業,不知道怎么安排作業的順序,找本子要花十幾分鐘等等,都是條理性差的表現。
而這種狀態下的孩子,足以可見他的態度不認真,對待作業是得過且過,怎么學習得好。
家長可以這么做:
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
不要幫孩子整理書包,導致他經常找借口說,自己的書不見了,本子不知道放在哪。
讓他自己整理書包,這樣他就難找借口了。
寫作業前整理書桌
寫作業需要儀式感,有儀式感的孩子,才會認真對待作業。
讓他自己整理書桌,哪些需要的文具,自己準備好,做到心中有數。
提前訂時間
和孩子定好每科需要的時間,然后家長到了時間后,再去檢查作業有沒有寫完。
這樣孩子多少會有緊迫感。
孩子的磨蹭不可避免,關鍵看家長怎么處理,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對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點溫柔,多一點時間,孩子就會慢慢改掉磨蹭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