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很多媽媽開始有了這樣的困惑:
“我家寶寶才5歲,怎么說起慌來那么鎮定自若?我該怎么辦?”
“寶寶打碎杯子卻不承認,這孩子是不是品德有問題?”
“寶寶剛去上了4天的幼兒園,為了逃避上學,早上就裝不舒服,我該怎么教育他不要說謊呢?”
總有許多媽媽一提到孩子撒謊就仿佛如臨大敵,好像孩子撒謊是變壞的開始,生怕孩子一不小心走上不歸路。幾乎每個爸媽,都曾為孩子撒謊發過愁:
說謊越早
孩子情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強
這是多倫多大學教授李康和他的團隊,花了20多年研究才得出來的結論。
李康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對小孩子來說,說謊可是一門技術活兒。
你想想,撒謊要讓別人信服,前提就一定要知道對方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說謊,所以情商很重要;
其次呢,要把謊說好,一定要擁有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孩子要把自己的臉部表情控制好,要把姿態控制好,而且還要把語言內容控制好。
那么,世上有沒有不說謊的孩子呢?
為此,李康教授和他的團隊又做了一個實驗:
邀請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玩競猜游戲。
抽出一張撲克牌,讓孩子猜上面的數字是多少,如果猜中了就會獲得非常好的獎勵。
在游戲過程中,研究人員會找借口離開一會兒,離開前特意叮囑孩子千萬不要偷看撲克牌。
房間里早已安裝好攝像機,觀察孩子們到底有沒有偷看。
等研究員一走開,攝像機就觀察到 90% 以上的孩子在 5 秒內就偷看了,其余孩子后面也偷看了。
等研究人員回來詢問后,只有部分小朋友承認自己偷看了。
所以說,世上幾乎沒有不說謊的孩子,扎心不?
研究結果還發現:
2歲的孩子中,有30%說謊,70%說真話;
3歲的孩子中,有50%說謊,50%說真話;
4歲的孩子中,有80%以上說謊,并且從此以后大部分孩子會說謊。
所以你看,撒謊就是這么平常,你心中「別人家的孩子也會撒謊」。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撒謊,你不僅不必那么驚慌失措,還應該暗喜:
“說明我家寶貝是正常人,人不傻!”
“可知道又能怎么樣,一想到他撒謊的樣子,我還是氣不打一處來,甚至忍不住想動口罵,動手打?”
要真正理解孩子撒謊,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孩子為什么撒謊說起。
小孩子撒謊理由一覽
1)不知道自己在撒謊
上幼兒園前的孩子,很多其實都是屬于無意識撒謊。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非常低,他們對幻想與真實也不太能區分得開,也不能理解謊言和真相之間的區別,或者是還不能意識到家長不希望他們說謊。
這種無意識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漸漸消失。
2)沒有是非對錯等道德觀念
起初孩子是沒有“對錯”意識的,隨著他們的對錯意識越來越敏銳,開始撒謊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因為他開始知道 “哎呀,我又做錯事了” “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是錯的”,所以他就會很聰明地用撒謊的方式避免讓自己遭受批評。
3)逃避懲罰
這個最容易理解。
孩子把家里心愛的花瓶打碎了,他知道說實話會挨批、挨打,害怕懲罰的孩子可能會為了逃避懲罰而撒謊。
4)獲得關注和認可
孩子們可能會對同齡人撒謊,以獲得他們的尊重和喜愛。
孩子撒謊了,爸媽怎樣做才好
要幫助小孩子減少撒謊,我們首先得在認識上,扭轉對撒謊的2個錯誤認識,因為減少撒謊的辦法就隱藏在其中。
錯誤1、只要撒謊就是道德品德問題
對于7歲之前的孩子,完全不該認為撒謊是道德問題,我更愿意認為,說謊是一種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技巧。
大部分孩子撒謊的主要原因是想要避免麻煩,他們沒有其他的方法來處理問題或沖突。
有時他們唯一知道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只有撒謊,盡管它有缺陷。
錯誤2、孩子撒謊得有懲罰,才不會再犯
正如前面提到的,孩子有時候撒謊是為了逃避懲罰。
因此,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孩子撒謊時,告訴他「只要你說實話,我就不會懲罰」。
反復幾次之后,當孩子發現自己說實話,不僅不會被懲罰,還能得到爸媽的幫助,他就不會撒謊了。
反之,如果孩子承認撒了謊,你還是懲罰他,他就會告訴自己,是自己的謊言不夠完美,下次一定要把謊言編造的更完美些。
簡而言之,你只需記住,懲罰撒謊帶來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會撒更多的謊。
其實,撒謊≠壞孩子,父母無需過度反應,傷了孩子,也傷了親子關系。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撒謊。
我們做父母的也要時刻提醒自己:
被愛的孩子,無需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被尊重的孩子,無需用謊言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基于愛和尊重養育出的孩子,必然誠實、優秀!
最后,為了避免理解偏差,我需要強調一下:
本文我們只是在描述撒謊這件客觀事實存在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并未涉及對撒謊這件事的價值判斷,更不是提倡撒謊。
我還是希望孩子們長大后,做個誠實的人!
低齡孩子,和他們講道理往往效果大打折扣,基本是左耳進右耳出。孩子的思維力達不到理解和共情父母的“好言相勸”。
所以通過繪本故事來矯正孩子說謊的毛病,是個有效且自然的方式。不妨帶孩子看看這十本繪本,慢慢引導孩子不能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