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打
每天聽見這幾個話
家長不要生氣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冷靜下來,是為人父母的基本禮儀
因為不管是孩子犯錯還是屢教不改,你的“暴力鎮壓”會被孩子當做出氣筒
中國式家長有一個問題,就是不信任孩子,覺得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錯的,一說話就會抬杠,即使不反駁,也不當面反駁,也不會看到孩子的想法,就用大吼大叫的方式讓孩子妥協。
打罵孩子是最簡單有效的管教方法,但并不是最管用的,當父母犯錯,要及時改正,要知道在什么時候,什么時候,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而在孩子犯錯之后,父母不要慌張,也不要嚴厲斥責,
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后再慢慢引導孩子,了解他犯錯的原因,懲罰的方式,會對孩子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逼著的,要慢慢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
04
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孩子?
總結出了這幾條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1. 從小給孩子立規矩
既然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就應該讓他從小就養成習慣。如果有了壞習慣,父母也可以和孩子立規矩,改正他的行為。
2. 把控孩子的權利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自我意識,對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父母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管教孩子,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父母要給孩子立規矩,告訴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可以的,只要在恰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孩子自己就能夠認識到錯誤,并且慢慢改正。
3. 讓孩子有權利去選擇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的喜歡做的事情,但不要干涉。父母在讓孩子做什么的時候,就要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孩子的選擇錯誤比較嚴重,那么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選擇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幫忙決定哪種事情,如果孩子有選擇權,父母可以給予他一定的自由。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人生的路要自己走,孩子總會長大。父母的陪伴與信任可以讓孩子快樂,但是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只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夠幸福。
《小歡喜》中,喬英子是個學霸,是個陽光好孩子,可是在媽媽宋倩的密不透風的控制下,英子患上了抑郁癥,差點跳海自殺。
媽媽宋倩對女兒的控制欲使得喬英子陷入了抑郁,要是離開母親的管束,喬英子一定會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甚至離開這個世界,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安排去生活,用愛去生活。
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做自己
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才會獨立,孩子只有自己做主,才能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把孩子緊緊地握在手中,適當的放手,才是讓孩子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的根本原因。
宋倩曾有過這樣一個場景:
女兒茜茜茜上興趣班,學了半年的舞蹈,說不喜歡,學了半年后就不喜歡了,不想學了,學了,還不如不學了,這下好了,我算了,完了,學了,我就這樣了。
媽媽就會安慰她:那算了吧,以后長大了,你可別和我一樣,就這樣了,現在不想學就不學了吧。
但其實,在李玫瑾教授看來,父母這樣做,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孩子在7歲前,父母的話就是黃金,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父母的話對孩子來說,是鎧甲,可以依靠,可以依靠,可以依靠,可以依靠,可以依靠,一切都來的有幸,來的又有風險,未來必定會有機會來臨。
父母的話,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孩子未來的人生才會更有前途和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
人的需求主要是被看見,被滿足,而人只有被看見,才會有希望。
我們好好的愛孩子,孩子也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在愛的滋養下,他會更有能量,讓自己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半隨波逐流, 90后教師和老板,愛讀書,愛運動,愛詩詞,愛寫字,在未來的生活里行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