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的親子時光感悟(疫情期間陪伴孩子的感悟)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記得中國公安大學的心里學專家,著名的李玖瑾教授的公開演講中說過:“善于從孩子的態度發現自己教育背景中的問題,有的時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就用什么方式對你。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
這段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經典語錄,讓我這個為人父親的男人在疫情期間,和孩子的相處中,“展現”得玲離盡致!
我眼中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哭不鬧,但是事實卻不是我想象的那樣……。
疫情在家,除了每天的‘上廳堂,下廚房’,其余閑暇時光就是陪伴孩子玩耍,通過親子游戲等活動,拉進彼此的距離,增進和孩子的感情。
我的工作一直是需要出差的,所以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得可憐,更別說對孩子的了解了。本想通過疫情期間難得的機會和孩子相處,拉進親子關系,但卻事與愿違。
在我眼中理想型的孩子都是乖巧、聽話,遵從父母的“安排”。在陪伴孩子畫畫的時候,孩子老是在畫本上亂涂亂畫,而我一個勁兒的說:“不能這樣亂畫,要愛惜畫本……”。那知道當我剛說完,孩子就不耐煩了,又哭又鬧,越哄越哭的厲害。
在老婆的幫助下,才得以消停。最后從老婆那里才知道孩子哭鬧的原因是:雖然我是一直陪伴其畫畫,但是我在教孩子過程中忽略了與他交流的說話語氣,沒有從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只考慮從自己的角度和思維出發,去說教孩子。
不停的說教,而且還沒注意語氣,孩子怎能接受呢?他怎么會不哭呢?
親子相處陪伴中發現自身問題,教育中發現自己不足之處。
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處,還正如李玖瑾教授所說:你用什么方式對他,他就怎么對你!
我和孩子的親子相處陪伴中,我一直用自己成年人的復雜思維去指導孩子該怎么做,但是孩子的思維是很單純的、很簡單的、很直白的,不會像成年人思考事情時,定會瞻前顧后,謹慎而行之。
孩子對我的態度也反映出我對孩子不接受我的教育方式的問題所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的言行舉止會引導孩子跟著學。所以一定得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
從親子相處陪伴中,反思家庭教育中自己的不足,從而真正增進與孩子的親子情。
親子相處陪伴不但能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還能改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隱蔽問題。個人教育孩子的問題可以在孩子身上直接反射出來,問題的呈現是細節性的,需要你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價值觀的正確樹立,是能起到引導和幫助作用的。有句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正好印證了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人生影響之重。
親子相處并不是靠短時間就能建立起理想中的關系,而是需要用心陪伴,用心體會,換位思考,才能增進家長和孩子的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