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孩子一不聽話就打孩子,這種教育方式很流行,網上有不少孩子是我們家長們最熟悉的。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和同事聊起我家孩子的教育方式。同事小麗家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高中,因為孩子比較叛逆,常常和家長頂嘴,甚至有一次,晚上偷溜出去玩,自己嚇壞了,嚇得住院,整整兩個月。
我特別羨慕這種教育方式,居然有一位成功的媽媽。我常在想,如果這位媽媽能對自己的孩子能夠尊重、理解、包容,她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將會是另外一番光景。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教育的真正意義,從來都不是“管教”,而是“因材施教”
同事14歲的兒子,也剛上初一,在讀初二時,有一天,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我想退學。”
同事原本緊繃的眉頭一皺,以為孩子真的不愿意上學,于是,便很耐心的詢問孩子原因。
原來,這個男孩覺得自己上了初中以后,學習壓力更大,學習成績也是直線下降。
以前都乖乖聽話,在媽媽面前總是最勇敢的,但是現在卻變得很有主見,沒有任何的束縛,學習成績也能跟得上去,而且,現在變得越來越喜歡跟人交流,和同學關系也很融洽,而且更加懂得體貼爸爸媽媽了。
同事很開心,以為兒子青春期才剛剛開始,結果發現原來孩子還是和自己初中時一樣,有自己的想法,他說,上初中后,感覺自己越來越不想和父母溝通,不想面對他們的一堆“麻煩”,可是在他13歲那年,他被查出患上了抑郁癥。
有人問他有什么辦法可以治愈嗎?他回答說:“我想通過學習醫學心理學治療,讓自己恢復健康,可是這些都太遲了,太遲了。”
原來,孩子患上了抑郁癥,這個病還真不是個例,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如果孩子出現了抑郁癥狀,父母要注意觀察一下,是否存在著以下這幾種情況:
1、情緒低落
有的孩子有輕度抑郁癥狀,但還是會擔心別人會對自己的心情產生影響,所以一般不容易自責。
2、孤僻、不自信
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受到欺負了不敢和人說話,甚至不敢回家和媽媽說,往往都是媽媽出聲把自己關起來,沒有打開電視,沒有擁抱,沒有溝通,甚至沒有行動,甚至連去廁所的時候,也把自己關起來,不愿意和媽媽說話,這種情況好像在青春期變得特別明顯,媽媽們會很苦惱,但是媽媽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3、習慣性否定孩子
當一個孩子聽到媽媽的否定自己的話,他會變得特別的沉默不語,也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他在心里已經形成了自我的概念,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自卑心理,對他以后的發展也會帶來阻礙,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對孩子多肯定鼓勵,多贊美孩子,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多肯定他,這樣才能讓他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更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只要多肯定孩子,孩子也會越來越好的。
4、不懂的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
現在社會上,人們經常把熊孩子和沒有聽話的孩子混在一起,造成了很多的悲劇,家長們不要總是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孩子身上,其實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家長不懂得愛護自己的孩子,那么只會把錯誤都推給別人,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及時的去幫助他們改正,不要總是過度的指責埋怨自己的孩子。
家長們,當你們知道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想辦法去改變自己,引導孩子們,這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