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帶孩子旅游安全嗎(帶孩子旅游避開三個誤區)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這個暑假,我只身帶著兒子,去省內相鄰的一座城市旅行。劃船、玩沙、爬山、看猴,參觀博物館,賞美景嘗美食,一樣不少。上午在外游玩,下午回賓館做作業。兒子吃啥都美,睡哪兒都香,表現無比乖巧,再辛苦也不叫苦,永遠精力充沛,斗志昂揚。他愉快我輕松,母子和睦融洽,真是一場美好的旅行。
(山青水秀的環境能洗滌身心的疲累)
下面是關于帶娃旅行的3條建議。
1.行程要輕松
小孩子的所謂旅行,不過是換個地方吃喝,?換個地方玩耍,?換個地方睡覺,?換個地方做作業。
忙中最容易出錯。帶孩子出行,最好安排寬松從容一些。我的原則是:中學之前,一般不會去太遠的地方,以免大人小孩都勞神費力;不安排太緊密的行程,基本是半天游玩半天休息。
疫情當下,更是建議旅行不必太遠,安排無需太密。對于孩子,家門以外就是遠方,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出門,就很快活。輕松的假日旅行真的可以療愈身心。我們需要看到不同的景物,感受不同的體驗,經歷輕松愉快的旅程。有了這些,大人孩子都能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經過風雨歷練的生命更加頑強蓬勃)
2.安全要重視
這次小小的旅行,讓我認識到從小被我細致呵護的兒子,自我防護能力竟然那么缺乏。幸好能及早暴露及時糾正。
01.沒有主動看管私人物品的自覺
酒店早餐不錯,我們各自取了一些喜歡的食物坐下。因為覺得主食較少,征求他意見后我叫了一碗面條準備兩個人分。離座去窗口端面時,手機和隨身的包就放在兒子旁面。沒想到兒子也離座尾隨我而去,對我們的物品不管不顧。手機和包脫離視線3分鐘,幸好還沒丟失,但已經讓我很緊張。這也給了我教育兒子的契機: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守護財產安全的責任,媽媽之所以能短暫離開,是因為預設你在原地看守。
02.沒有獨自在酒店房間時關好門的警惕
當早餐進行到尾聲,兒子突然想大解。一直以來這小子都是個直腸子,想大解時基本就要破“門”而出了。沒辦法,只好讓他帶著房卡先上樓去房間里方便,我收拾殘局后再上去。當我走到房間時,居然看到房門大開,他一個人正在里面看電視,美其名曰是為了方便媽媽不用再敲門。這又給了我一個安全教育的時機:犯罪學上有個詞叫“臨時起意”,小朋友獨自在房間時一定要關好門,不能給走廊里有可能路過的壞人“臨時起意”做壞事的機會。
03.應對突發事情不會選擇比較穩妥的方案
為了進一步考查兒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既然只有刷房卡才能到達我們居住的樓層,如果是媽媽先回了位于12層的房間,你沒有卡怎么才能上來?”兒子想想說:“我會在電梯旁等,看其他客人有沒有到12層的”。而這顯然不太安全穩妥。這個酒店從3層到12層都是客房,遇上剛好到12層的客人概率并不大。同樣,把自己一個人回房的信息隨便暴露給陌生人,還是挺有風險的。我告訴他,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去一層找前臺服務員,報出房號尋求幫助。在公共場合,有任何問題求助工作人員都永遠是首選。
(不親身嘗試永遠學不會劃水)
3.逐步去放手
有人會認為,在陌生環境里讓孩子脫離視線風險太大。大人們當然不能盲目脫手,應該先進行風險評估。我的考慮是:
一是酒店本身比較安全,客人都只能用房卡刷卡乘電梯到自住的樓層,通常沒有外面的人出入。
二是酒店只有一樓大廳一個大門進出,每層樓道監控齊備。餐廳不在一樓而在二樓,可以不用出大門直接上到我們居住的樓層。
三是兒子已經九歲,平時在家能自主上下樓倒垃圾、取包裹,自己上學放學,做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做的事情。
四是兒子出門都會帶著電話手表,可以隨時定位監控,如果遇到問題也能夠主動方便地聯系到我。
五是我覺得媽媽在生活中必須要逐步放手,兒子才能一步步長大。暴露問題的時候,就是進行教育的時候。說一百遍可能都是耳旁風,經歷一次就都記住了。放手需要循序漸進,更需要合適的時機。
(父母就是孩子身后的堅實依靠)
4.想說的廢話
陪伴是最長情的記憶。旅行去了哪里其實不很重要,怎樣去、和誰去才更重要。這個年紀的娃需要耐心陪伴,一起走走看看,在經歷中體驗,在實踐中歷練,陪伴的過程遠比旅游地打卡更有意義。旅行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大好時機,遇到問題及時言傳身教,比空洞說教更有效果。
祖國的名山大川很多,而我們的日子需要留白。更多的美景還是等他長大后和心愛的人一起去探索吧!
(生活需要留白,不要填得太滿)
對于安全帶娃旅行,你有什么好主意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