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危險,是指望孩子“自覺”(教育是為了孩子)
我們有時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看人家的孩子多自覺,多自律,回到家不用叮囑就自己寫作業(yè),放假在家也不用大人督促,自己制定計劃,按時完成,家長多省心。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wǎng)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家長此時不是提醒孩子苦學,而是心疼地勸孩子不要太辛苦了,注意勞逸結合。哪像咱家孩子每次都是放假前還在狂補作業(yè)?天天嘮叨孩子快點學習,快點兒寫作業(yè)。
其實,你沒有看到孩子自律背后的真相,家長在孩子成長之初,都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家長不偷懶,小時候費力,長大了省心。
不要羨慕別人家孩子的自律,別指望孩子天生會自覺,孩子的天性是愛玩,需要大人有意識地引導,形成思考學習的習慣,欲罷不能。
教育最大的危險,是指望孩子“自覺”,教育孩子是一件費媽的事:
1、不敢偷懶
家里誰負責管孩子,誰就比較勞累,或者是爸爸,或者是媽媽主要負責孩子的事務;還有的是父母兩個人齊抓共管,等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再撒手。
不管是誰管孩子,家長的心都一直提溜著,不敢懈怠,尤其在孩子在孩子上小學的頭三年,可以說是盡職盡責,自己先弄明白孩子需要培養(yǎng)哪些好習慣,然后引導孩子,堅持不懈。
比如說小學一年級先掌握好握筆姿勢,寫字姿勢要端正,要會預習,要有自己的錯題本,要學會舉一反三,每天堅持讀書,積累好詞好句等等,形成好的習慣不是一日之功。
家長不敢懈怠,甚至比孩子更努力,孩子也不會覺得動腦思考是一件費力的事情,即使有困難,克服過去,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就感能激勵孩子前進。
2、有遠見和規(guī)劃
對于學習有長期規(guī)劃,達到什么程度,在某個階段達到什么目標,哪些需要提前在小學階段就要完成的學習計劃,到了初中和高中,有些科目用上三分力就能夠輕松躺贏。
比如說從小培養(yǎng)英語的愛好和興趣,在小學階段就達到高水平也是有可能的;語文重在積累,博覽群書,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在學習語文上就會比較突出。
每一門科目提前重視,未雨綢繆,重點是啟發(f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排斥,這些都需要家長有意識地滲透和灌輸,讓孩子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
培養(yǎng)孩子的一門業(yè)余愛好特長,不只是純文化課的學習,讓孩子的生活更豐富多彩。當孩子碰到困難的時候,甚至會從業(yè)余愛好中得到啟迪,有些事情是觸類旁通的,讓孩子思維更靈活,有業(yè)余愛好的孩子,人格也更有魅力。
3、敢教育批評
不只是疼孩子,還要敢教育批評,孩子的天性都愛玩,一旦看起來手機和娛樂節(jié)目,也是很長時間回不過神來,因此平時盡量不要讓孩子玩電子產(chǎn)品,如果是有益的知識類信息,時間控制在30分鐘。
如果每天給孩子制定了學習計劃,就要執(zhí)行,孩子有偷懶的時候,不想學,家長不要有歇一歇的想法,除非是孩子此時身體不佳,需要休息,沒有特殊情況就要按計劃執(zhí)行。
看起來有些逼迫孩子,其實家長管孩子才是真累,不管孩子,任由孩子隨意發(fā)展才是輕松的,可是自律的家長容不得自己懈怠,也盡力要求孩子嚴以律己。
多年之后,孩子會感謝家長正確的引導,小時候的嚴苛培養(yǎng)了自律,良好的習慣會伴隨終生,一生受益,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